固漏篇
人的一生是视、听、言、动、觉、思的耗散过程。修养的目的就是将人的视、听、言、动、觉、思处于涵养的过程。本法通过明理来对治七情的波动,以修法来对治眼、耳、鼻、舌、身、意的能量耗散,以封穴来对治穴窍散能,以封固来对治丹料的走泄, 以固精对治精漏。
鉴于除固精以外诸法,已有阐述,故本节重点讲授如何固精。
在东方修养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房中养生术。房中理论最早见于与老子同时代的关尹子,著《文始真经》,以树木栽接可以延其寿命而喻人体阴阳栽接之理。东汉太平道的创始人张道陵,以此法作为道教徒的必修课。而后道教分南北两派,南派以张伯端为代表,著有《悟真篇》。
《抱朴子》云:“欲求神仙主要在于宝精”。古人云:“万病皆由肾病起,人死多在精竭时”。房中养生法理虽多,但均是以“保精”为其核心。大致可分两派,一派主张男性铸剑,女性筑炉鼎,久而不泄,还精补脑。一派主张清修,以不养之养来保精。兹简述如下,学者可自行掌握。须要说明的是,通过本法的修炼,欲望会明显加强,当以节精为首务。
(一)房中派
①会阴指压固精法:
这仅是为初学者提供的方法,等掌握锁关法后,即可不用此法,以手指在射精前按压会阴穴,其关键是部位要找准,如果靠近阴囊,精---液就会进入膀胱,随小便排出;如果靠近肛门,就不会阻止射精,正确的部位是在肛门和阴囊中间,以指按压时,会感觉有一个小洞。如果我们只限制了射精,而没有将精---液转化成精气,对人体是有害的。更可怕的是固精后,直接用意将“精”往头部神明之府输送,从而导致头部晕胀、昏沉的症状。如果将所固之精转化为气,将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才是还精(气)补脑的真正意义。
②锁关法:
A、分次小便法,在小便时,不要一次尿完,而是分三次将尿排尽。第一次提收尿道,将尿流截断,直至尿意消失,再第二次排尿,余此类推。如果提收尿道时,配合吸气、闭气效果将更好。
B法、契合法。
姿势可仰面躺在床上,也可两脚分开站立。意识支配阴---茎、睾丸.(女性为阴---道),把它向内、向上抽提,停留五秒钟,再放松阴---茎、睾丸,如此反复抽提、放松五分钟即可。应逐渐延长抽提所停留的时间。接着以同样的方法要求,抽提会阴部和肛门部,以上三个部位分别进行练习,关键是意识集中在抽提的部位上。初期好象互相联带,久练则可区分开来。细心体会这些不同部位,就会获得更大的益处。
上述抽提法掌握纯熟后,可以连贯起来做,即先抽提、放松性器官、次抽提、放松会阴、再次抽提、放松肛门,如些反复训练十分钟左右,
通上述方法一、二个月的练习,只要在射精前抽提性器官、会阴,就可阻止射精,达到精固体内的目的,熟练后纯意识即可固精,所谓固精,就是让精---液又重新回到贮精的地方。当精---液达到高水位时,精子的产量会自动减少,这样就节约了生产这些营养丰富的精子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
按照正统的丹道来说,男性如果有了欲念,则精已成浊精了,那是绝对不能用来直接还清补脑的,倘若违背法则,只会有害而无益。这是历代秘不外授的原则。所以学员在抽提时,切勿有从督脉上提至一脑部的想一法。接下来应该要做的是化精。我们人体是完全具有这种超级的加工转化功能的。如饮食中营养成分的吸收,排泄废物等,这是人体内存在多种催化剂,能起到强烈催化的作用。但精气转化的关键是意识及其转化的技术。
精气转化的方法是:
当固精后,宜闭目端坐,手结定印,观想小腹中有一个蛋黄大小的火球,呼气时,火球扩散至整个小腹部,吸气时又凝聚成蛋黄大小,如此吸小呼大九遍--三十六遍。然后把意识放在全身或全身的毛孔上,做自然静息法门或自然寂照法门十五分钟以上。精气转化的原理,如同水加温后变成蒸气一样。先在小腹部用武火烹炼,使精化气,再通过静息或寂照将气能蒸发至全身,起到滋养的作用。需要指_出的是,虽然房中养生,确实使人精力旺盛,但修持者最好要节制。尤其是体弱有病的人,更应自我约束。在三个月内,是筑基阶段,常人可安排每月2-3次房中术。待到点滴不漏,才算丹基成。又叫握固,一方面精门关闭。另一方面会阴温度高,精一到此就化为气。
(二)、清修派
清修派主张节欲,甚至用绝欲来保护元精。其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元精和精---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元精又称为先天之精,此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具有决定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盛衰的作用。先天之精无形无象,而后天之精是有形有质的液态物体,这是第一区别。先天之精藏于肾,后天之精藏于肾囊,这是第二区别。先天之精与生俱来,《内经》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后天之精在丹腹中时本无,在婴儿时也没有,及二八天癸至才有,是后天生成之物,这是第三区别。元精与精、---液的关系是元精化生精---液,而后天之精的消耗,又必然影响元精,先天之精可化生后天之精,而后天之精不能生先天、只能养先天。这就是“不补之补’’、 “不养之养"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元精和精---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元精又称为先天之精,此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具有决定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盛衰的作用。先天之精无形无象,而后天之精是有形有质的液态物体,这是第一区别。先天之精藏于肾,后天之精藏于肾囊,这是第二区别。先天之精与生俱来,《内经》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后天之精在丹腹中时本无,在婴儿时也没有,及二八天癸至才有,是后天生成之物,这是第三区别。元精与精、---液的关系是元精化生精---液,而后天之精的消耗,又必然影响元精,先天之精可化生后天之精,而后天之精不能生先天、只能养先天。这就是“不补之补’’、 “不养之养"的原理。
修养最贵先天,而先天之精又无形质可寻,我们修养又从何处入手呢?
先天之精既无形质,又是如何显发的呢?概童子之无欲而阳举,静修活子时至而兴阳,可谓元精之显发,且是水源之至清。这就为我们修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即是只有处于恍惚杳冥的状态,才能取得先天之精。我们知道元精和元气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元精动而为元气,元气静而为元精。就其本质而言,乃是同一事物。曰元精,是言其体,言其静,静而为阴主内;曰元气,是言其用,言其动,动而为阳主外。阳举即是元精化为元气发生于外所致。故许多丹经只言神、气而不言精,其意即在此。
先天之精既无形质,又是如何显发的呢?概童子之无欲而阳举,静修活子时至而兴阳,可谓元精之显发,且是水源之至清。这就为我们修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即是只有处于恍惚杳冥的状态,才能取得先天之精。我们知道元精和元气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元精动而为元气,元气静而为元精。就其本质而言,乃是同一事物。曰元精,是言其体,言其静,静而为阴主内;曰元气,是言其用,言其动,动而为阳主外。阳举即是元精化为元气发生于外所致。故许多丹经只言神、气而不言精,其意即在此。
标签:固漏(1)
气功学网心语:行善积德以修心,心静心稳再修真,积精累气入玄门,始知我命不由天,气功学,学气功!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