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一个专业的气功网站!

气功简史:明清气功

中医药出版社



 
 
第 三 节  明  清  气  功
 
(公元14世纪 一 公元20世纪初期)
 
明清时期,是古代气功一个兴旺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为更广泛地为医家所掌握、所运 用,医学书籍中有更多气功内容:内丹术日趋成熟,功法内容基本定型;气功著作大量编辑 出版,锻炼方法纷纷总结推广。

明初著名医家楼英(公元1320年一公元1389年),不仅在医学上造诣很深,而且还精  于内丹气功,他在公元1376年著有《周易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 一书。论述火候,图后附  说,意义了然,切于实际实用,如说,“修炼之法,则神内守,默意定气”,待“阳交阴媾, 混融为一,而精气凝结成丹,长生久视”。“玄关一窍,产药川源,口诀在此,下手在此, 结胎在此,脱体在此,洞宾谓之正一阳动,道光谓之冬至,泥丸谓之念头动处者也。”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公元1472年一公元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余姚   (今浙江)人。他在理学上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提出“心明便是天理” “求理于吾心”,主张知行合一。他一面讲学、 一面要人静坐,把静坐看作是治学门径和涵   养道德的手段。静坐既可达到“收敛心”的目的,又可收到“致良知”的效果,最终用这   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

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年一公元1593年)对古代气功的发展也有重要的  贡献。他反对不现实的服食外丹求长生的思想与行为,而大力宣传通过自己的内练功法来达  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他将自己练内丹的体会记录书中,除集中反映在《奇经八脉考》中外, 也散见在《本草纲目》中。他所著的《奇经八脉考》,被后人喻为练功家和医学家的“入室  指南”。李氏在书中反复强调奇经八脉对于练功和诊病的重要性,他说:“医不如此,罔探  病机;仙不如此,难安炉鼎。”他认为:“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就是说,脏腑经 脉,只有练功有素者才能从自身中体察出来。

《静坐要诀》、《摄生三要》为明代袁黄所撰集。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明万历时进 士。其人博学,著作颇丰。他在《静坐要诀》中,以佛教天台宗的《六妙法门》为范本, 分述辨志、预行、修正、调息、遣欲、广爱六个专题,对静坐方法作了精简扼要的叙述。在  《摄生三要》中袁氏结合中医与气功理论,阐述聚精、养气、存神三个内容,认为聚精在于 养气,养气在于存神,以知而不守为法则,以一念不起为功夫。

陈继儒(公元1558年一公元1639年),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  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自命隐士,居住小昆山,而又周旋于官绅之间,时人颇有讥评, 著有《陈眉公全集》。长于气功养生,传世有《养生肤语》 一书。以语录形式撰述了许多有  关气功养生的理论、心得等。对于练功时的意念,陈氏认为不能执于有形的自身,主张意守 太虚,他说:“心自太虚则身还太虚。”对于辨证施功,陈谓:“却病之术,有行功一法。虚 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守之工夫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外发之工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此四法可 为治病捷径,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对于内视、闭气、坐功等内养类气功的锻炼,陈氏 认为,必得真传才能修习,切不可知之未确,便盲目瞎练,他强调指出:“内养秘诀得之未 真,切未可轻试,屡有因之而招祸者。”陈氏这一见解,对于初学气功的人仍有现实的指导
意义。

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气功专著《性命圭旨》(明代后期有传为尹真人所传,其弟子记述, 约成书于公元1573年一公元1619年),强调三教合一,该书首标三圣图,以诗赞老君、释  迦、孔子为三圣,汇集诸家之说,而大要仍归道家,分元、享、利、贞四卷,均以图文说明 修炼过程及细节。

在明代出现的动功中,最著名的为“易筋经”。《易筋经》并非南北朝时的达摩所著, 清代乾隆进士凌廷堪(公元1755年一公元1808年)在《校礼堂文集 · 与程丽仲书》中认  为系天台紫凝道人所编。此功始见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9年)的一种手抄本。此功在明  代晚期出现后,传播很快,影响较大,而且还演变形成了数个易筋经流派。易筋经是一种内  外兼练气功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

清代医家沈金鳌(公元1717年一公元1776年)著《沈氏尊生书》7种,其主要部分为 《杂病源流犀烛》。其对古代气功也颇有研究。认为:“导引、运功,本养生家修炼要诀,但 欲长生,必先却病,其所导、所运,皆属却病之法。”在46种病症之后,分别辑录了不同 的导引运动方法,为研究辨证选功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清代末年,尊我斋主人所集《少林拳术秘诀》 一书,全面总结了少林派武术气功,孕 育现代“气功”一词的概念。该书首章《气功阐微》指出:“气功之说有二, 一养气, 一练 气。”“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 而刚为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

    标签:气功(103)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