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操,字宗成,又字昭远,号海蟾子,以号行,五代后梁时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以明经擢第(进士)。又说谓其名哲,字元(铉或玄)英,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
刘操为道家全真道五祖之一,是道家发展史上的著名道士,在钟吕内丹派学术体系中,刘操曾得到钟离权、吕洞宾的点化,又受业于陈抟,并经南宗祖师张伯端的导师,故在内丹学术的传承、南北内丹理法的沟通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强调内丹学术,主张性命双修,是一位杰出的内丹学家。
刘操“素喜性命之说,钦崇黄老之教”。
一日,有道人自称正阳子(即钟离权)来谒,海蟾待以宾礼。道人为演清净无为之宗,金液还丹之要,并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一文置几上,累十卵于金钱上,若浮图状。海蟾惊曰:“危哉!”道人曰:“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尽以其钱劈破掷之,辞去。海蟾“大悟”,遂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相传得道仙去(见《古今图书集成》卷二五二)。
又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刘操“一旦遽悟,弃官学道,后遇吕洞宾得金丹之秘旨,自此往来终泰华。”刘操受到二位大丹家的指点,继承了钟吕派内丹学术思想,成为道家内丹史上的重要人物。
据北京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薄》手抄本载,他被列为八十六个道派中的第七海蟾刘祖派,并诗曰:“省悟自归隐,修养本之神,散淡蓬莱客,逍遥阆苑人。”(见李养正著《道教概说》第375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刘操入山修炼,取得极高的功夫。
据传,他曾在相隔千里的两地同日题词留世,一在代州之凤凰山,写“龟鹤齐寿”和“清安福寿”,一在成都府青羊宫书“寿山福海”四字,二处相距之地,“西蜀至代数千里,皆同日时而书之,以示分形散景,神变无方之妙。”(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明其炼养功夫已入化境。
关于刘操的出生和逝去年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引《全真传》云:“十二月二十四日降世,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升”一说是“六月初十日圣诞”(见《诸真宗派总薄》),惜均未记何年。
考刘操曾事燕主为丞相,燕主刘守光一年为公元911年,按常情此时为丞相的刘操应四十岁左右,再向前推他的出生年应是公元871年,又载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张伯端在成都遇刘海蟾,由此可推算出,刘操至少生活在公元八世纪六十年代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间,经历了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和北宋多个朝代,显然是位岁逾百春的寿仙。
刘操的内丹炼养思想,总其要有二点,一是专重内丹学术,一是强调性命双修。
一、专重内丹学术
一般说来,北五祖中的其他四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和王嚞,均是重视炼养内丹的大家,但也涉炼外丹及其他丹功修炼方法,如《钟吕传道集第九论丹药》中认为,药分二等,一曰内丹,一曰外丹。
外丹以八石五金为用,炼成三品,服用可助真气,内丹之药材则出于心肾。显然还是主张炼服外丹以求长生。另外钟吕还欣赏“小成”功夫,如《肘后三成篇》有盘坐、摩面、漱津、呵气、叩齿、俯身、挽足的“放火炼形”法,《修真指玄篇》中有静坐、掩耳、闭息、存想、行气、咽液的“金液炼形”法,《华阳篇》中有内观法、观心法、观鼻法,《修真十书》中载“钟吕八段锦”,则是较为完整的导引健身法。
而刘操反对叩齿、击鼓、闭息、行气、参禅等术《还丹破迷歌》说:“扣齿击鼓数千般,要觅金丹转见难”,“百日行气不见功,只到老死一场空”,“闭气肚大面又黄,谩将行气劳心力”,“又叹愚人爱参禅,一缘一会斗巧言”,而主张“神仙大道只凭丹,一还可以住千年”。
刘操否定外丹,专重内丹,认识金丹“不在水,不在山,元来只是在人间。”
他在《还金篇》中说:“其乃恍惚之中,括在二仪;杳冥之内,包含一物。配甲庚,定离坎,绝水火,布炎凉,列君臣,走龙虎。使阴阳还铅汞,区分有定节,候无老九转,则为金液,三年则为琼丹。故吾所谓还者,还返七源之妙有,明九转之天关者也。金者朱汞之真铅,黄芽之真液者也。于是乎,有灵之九神,无为之一主,毕萃于此书焉。诀曰:交加南北合西东,造化流源夺禹功,一马骤归三岛外,六神长在五湖中。烹煎炉里收丹雪,涤荡华池散黑风,闪电激开光世界,夜明方见是真龙。”(见《道枢》卷十二)
可见其内丹功夫已高深之极。宋至游子(曾慥)评曰:“深乎其言,此还丹之微妙者乎。”乃中肯之语。
二、强调性命双修
刘操在内丹炼养上强调性命双修,这一思想在《至真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真歌》在明《正统道藏》被收入《内丹秘诀》,清《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静功部》题作《至真诀》,“至真”者最为要妙之谓也。
歌中反复述精,气、神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只要明白此种关系,则修炼内丹并不困难。“灵府煎熬血液枯”、“气乱精神无所据”、“用竭元和神乃去”,认为精、气、神三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半生岁月太因循,比来修炼鞭神气”,指出神和气在人身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元气不住神不安,蠹木无根枝叶干”,“形神设使两难全,了命未能先了性。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绵绵迤逦归元本,不汲灵泉长自流。”修命与修性中,似更注重修命的积极作用。
总之,“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渐定。本来二物更谁亲,失了将何为本柄,初将何事立根基,到无为处无不为。”炼养内丹,强调性命双修,是显而易见的。近贤方春阳先指出:自刘操后“后世有以为北宗修性、南宗修命者,其说不确。”
明代学者宋濂说:“南则天台张用成(伯端),其学先命而后性;北则成咸阳王中孚(嚞),其学先性而后命。”(《宋文宪公全集送许从善还闽序》)其言最为合理。
先命后性与先性后命,无非步骤之有先后,而目的则无二致,不过南宗之命术与北宗相比,要系统完整得多,这自然与张伯端受传于刘操的丹诀有关。
三、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刘操受传于钟离权、吕洞宾,这在上面已经述及。另个重要的史实,就是刘操还受师于陈抟,彭耜《老子集注》引《高道传》说:“张无梦好清虚,穷《老》《易》。入华山与海蟾、种放结方外友,事陈希夷先生。”
陈希夷即陈抟,是我国五代北宋初期的著名内丹炼养家,陈抟著《无极图》,详述其融合道、儒、释三家的内丹体系,阐述了性命双修的具体步骤,改外丹黄白之术为内丹修炼之道,鄙弃符箓小数而深研易理象数,开宋元道家内丹研究之新风。
刘操作为陈抟的弟子,他的专重内丹学术、强调性命双修的炼养思想,显然是直接受益于陈抟的内丹体系。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张伯端“宋神宗熙宁二年,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张伯端在其《悟真篇序》也自述说在成都“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此“真人”当是刘操。
张伯端的弟子辈也认为南宗开山之祖的导师是刘操,如白玉蟾弟子留元长《海琼问道集序》曰:“张(伯端)得之刘海蟾”,陈守默、詹继瑞《海琼传道集序》曰:“刘(操)传之张平叔”,看来南宗的真正始祖该是刘操了。
再《还丹破迷歌》曰:“外取阴来阳在里,颠倒思量今在已。左手捉住青龙头,右手拿住白虎尾,一时入口渐甘甜,方知此物能香美。只此便是水中金,妙达玄门真个理。”
这与《悟真篇》“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会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所述意义相同,均言修炼内丹之象,练功到一定时候,肾水中真阳发动,心火中真阴产生,通过真意调控,使之真阳真阴结合,而凝结成丹。张伯端的内丹学术思想渊源于刘操,此为一证,鉴于道家南宗内丹思想在后世的重大影响,刘操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由于刘操弃官入山,云游四方,形踪不定,且传世资料稀少,世人鲜知其行功诸事,使他蒙上某些神秘色彩。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宋仁宗天圣九年,历名山,所至多有遗迹。一日于州寿字观题古诗十韵,云:醉走白云来,倒提铜尾秉,引个碧眼奴,担著独壶瘿。自言秦世事,家住葛洪井,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欲携霹雳琴,去上芙蓉顶。吴牛买十个,溪田耕半顷,种秫酿白醪,总是仙家境。醉卧松阴下,闲过白云岭,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影。”此乃从事修炼之刘操的自我写照,为高道真仙逍遥坦然的真实描绘。
标签:刘海蟾(1)
气功学网心语:行善积德以修心,心静心稳再修真,积精累气入玄门,始知我命不由天,气功学,学气功!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