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的《黄鹤赋》因言辞古奥,有用纯粹的道家金丹语言来偈颂成文的气度,成为我国金丹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上乘金丹赋。
吕祖《黄鹤赋》见于清刘体恕《吕祖全书》,这一版本有纯道教化因素,出现不少明显的传抄笔误,更大的可能是,有人不明白这篇《黄鹤赋》所赋颂的金丹究竟,故将其篡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出现了“吐平叔之心肝”的低级错误。魏伯阳系东汉人,张伯端,字平叔,乃北宋人,吕洞宾为唐朝人。因这样的篡改,导致有人怀疑《黄鹤赋》不是出自吕洞宾之手。
《黄鹤赋》对传统金丹语言的运用,丰富而有特色,简直可以说是道家炼金丹隐语的小百科。且每一个金丹术语,运用的恰如其分,具有韵味十足、气势磅礴的汉唐诗赋风格,非吕洞宾这样的道学奇才而不能为也。
吕祖《黄鹤赋》见于清刘体恕《吕祖全书》,这一版本有纯道教化因素,出现不少明显的传抄笔误,更大的可能是,有人不明白这篇《黄鹤赋》所赋颂的金丹究竟,故将其篡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出现了“吐平叔之心肝”的低级错误。魏伯阳系东汉人,张伯端,字平叔,乃北宋人,吕洞宾为唐朝人。因这样的篡改,导致有人怀疑《黄鹤赋》不是出自吕洞宾之手。
《黄鹤赋》对传统金丹语言的运用,丰富而有特色,简直可以说是道家炼金丹隐语的小百科。且每一个金丹术语,运用的恰如其分,具有韵味十足、气势磅礴的汉唐诗赋风格,非吕洞宾这样的道学奇才而不能为也。
《黄鹤赋》和盘托出了我国道家炼金丹的整过细节,蕴含着千古金丹大道的秘密。故探赜《黄鹤赋》的金丹奥义,可以解决当前我国道家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研究中,长期存在又难以解决的道家、道教的几个重大问题。例如道家的炼金丹是从修命开始的,而道家的修命工夫,一直被视为秘密在传承。张伯端说:“且今之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
那么,这个道门不知的修命之法,究竟是指的什么?吕祖《黄鹤赋》告诉了我们。
再如道家性命双修,这一核心思想,长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答案,《黄鹤赋》同样告诉了我们。还有道家金丹文化否定的那些 “孤阴”道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黄鹤赋》都做了解释。特别是金丹的“火候”阶段,也就是道家金丹工夫的次序,在《黄鹤赋》里面都做了明示。很多关乎道家金丹文化的核心问题,在吕祖的《黄鹤赋》里面,都可以获得圆满的解答。因此,研读吕祖《黄鹤赋》的内容,能够为我们揭示很多不为人知的道家炼金丹的秘密,对我们如何全面地继承我国道家金丹文化,弘扬道家的炼金丹的太极修真文化,有难能可贵的指导价值。
那么,这个道门不知的修命之法,究竟是指的什么?吕祖《黄鹤赋》告诉了我们。
再如道家性命双修,这一核心思想,长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答案,《黄鹤赋》同样告诉了我们。还有道家金丹文化否定的那些 “孤阴”道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黄鹤赋》都做了解释。特别是金丹的“火候”阶段,也就是道家金丹工夫的次序,在《黄鹤赋》里面都做了明示。很多关乎道家金丹文化的核心问题,在吕祖的《黄鹤赋》里面,都可以获得圆满的解答。因此,研读吕祖《黄鹤赋》的内容,能够为我们揭示很多不为人知的道家炼金丹的秘密,对我们如何全面地继承我国道家金丹文化,弘扬道家的炼金丹的太极修真文化,有难能可贵的指导价值。
《黄鹤赋》所揭示的金丹文化,完全不同于当代国内外流行的那些丹道文化。为说明这一秘传的金丹文化,与当代流行丹道文化的差异性,对于《黄鹤赋》中的一些基础金丹知识,本文均采取引用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张伯端《悟真篇》、刘海蟾《至真诀》,以及《张三丰先生全集》这些金丹大家的言论,尽量通过这些金丹大家的共同点,相互参证,以诠释吕祖《黄鹤赋》的奥义。
《黄鹤赋》说:“粤兮最上一乘,乃无作而亦无为”。现代流行的《黄鹤赋》版本,均将“粤兮”写作“奥矣”。“粤兮”是古代汉语常用于文章开篇的文言助词,应该是传抄中的笔误。吕祖说最上一乘的金丹大道,是“无作、无为”的。这跟张三丰先生讲的:“夫道者,其层次要知三关三候”的道家金丹大道文化的三步工夫,在修道原理上是一致的,意思是“无作、无为”是炼金丹、修道的高级阶段。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内丹修炼方法,请关注内丹术公众号。
《黄鹤赋》开宗明义说:“还丹七返,因有动而方有静”。这句话是对炼金丹入门的工夫的表达。因为道家的炼金丹,跟现代流行的气功打坐,是不一样的。其根本的区别,就是:“因有动而方有静”。《黄鹤赋》如此的泄天机,可能是吕祖的《黄鹤赋》是对内传授的原因,《黄鹤赋》应该是作为秘本,后来才得以流传出来的,故辗转传抄,错漏甚多,难以找到完善的刻本。
《黄鹤赋》在这里说:没有动就没有彻底的静,这个才是“七返还丹”的根本。这里的动,应是张三丰先生说的“真消息”的玄关,有否定那些盲目静坐,导致出现“静坐孤修气转枯”的道法的意味(张三丰先生《无根树》)这句话的含义,跟刘海蟾《至真诀》:“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的意思相同。这句“因有动而方有静”,是炼金丹的起点,是炼金丹“玉液还丹”阶段的入门。这个“动”是丹书形容的“微茫之中,心光发现”的真神。这个动是《悟真篇》说的“饶他为主我为宾”的真心,则奴仆听命于主人,才是炼金丹真正的以动制静。炼金丹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道家批判的那种孤修,才是道家真正的修命之术。吕祖一片婆心度世,在《黄鹤赋》中大泄了道家炼金丹的秘密。
《黄鹤赋》在这里说:没有动就没有彻底的静,这个才是“七返还丹”的根本。这里的动,应是张三丰先生说的“真消息”的玄关,有否定那些盲目静坐,导致出现“静坐孤修气转枯”的道法的意味(张三丰先生《无根树》)这句话的含义,跟刘海蟾《至真诀》:“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的意思相同。这句“因有动而方有静”,是炼金丹的起点,是炼金丹“玉液还丹”阶段的入门。这个“动”是丹书形容的“微茫之中,心光发现”的真神。这个动是《悟真篇》说的“饶他为主我为宾”的真心,则奴仆听命于主人,才是炼金丹真正的以动制静。炼金丹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道家批判的那种孤修,才是道家真正的修命之术。吕祖一片婆心度世,在《黄鹤赋》中大泄了道家炼金丹的秘密。
《黄鹤赋》说:“上德以道全其形,是其纯乾之未破;下德以术延其命,乃配坎离而方成。是以用阴阳之道,即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效男女之生,必发天机而作泄天之机”。这是在用易理讲解《道德经》提出的“上德之人”和“下德之人”,这两种不同属性个体的炼金丹原理。是源于《周易参同契》的“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的丹理的发挥。因下德之人,不是纯白之体,需要养命固形之术,先来保全性命,才能走出“万劫阴灵”的破体,故《黄鹤赋》说:“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
《黄鹤赋》说:“方欲性命以双修,须仗法财而两用。先结同心为辅佐,次觅巨室以良图。”。道出了金丹性命双修“法财两用”的秘密。张三丰先生说:“金花躲躲鲜,无财难修炼”。要获得这个的“财”,是源于正确的修法,才能获得“玄关”这个财,喻示的是真意、真心、真神,而不是万贯家财的那个财。
《黄鹤赋》说:“然欲希世之妙道,必须密叩于玄关”。我们要获得这个稀世之宝的金丹妙道,就必须“密叩于玄关”,这些话对我们研究与理解道家的金丹文化,有着权威指引作用。
《黄鹤赋》说:炼金丹“安炉立鼎”,要“配内外两个阴阳。”。张三丰先生也说,炼金丹要“决破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返还证验说》)。还说:“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也”。什么叫“配内外两个阴阳”,张三丰先生在这里给我们做了明确的解释。
《黄鹤赋》说:“炼己筑基,固彼我一身邦国”。现代很多喜爱金丹的人们,绝大多数人以为习静功,排杂念,就是“炼己筑基”。
《黄鹤赋》说道家炼金丹的“炼己筑基”,是“密叩于玄关”后,通过“配内外两个阴阳”,才算是炼金丹的“炼己筑基”工夫的开始。故这个“炼己筑基”工夫,是张三丰先生说的“玄关窍开”后,完成有为的修命过程,才能获得“驻世留形”的效果。故《黄鹤赋》说:“固彼我一身邦国”。
《黄鹤赋》说道家炼金丹的“炼己筑基”,是“密叩于玄关”后,通过“配内外两个阴阳”,才算是炼金丹的“炼己筑基”工夫的开始。故这个“炼己筑基”工夫,是张三丰先生说的“玄关窍开”后,完成有为的修命过程,才能获得“驻世留形”的效果。故《黄鹤赋》说:“固彼我一身邦国”。
《黄鹤赋》通篇围绕道家炼金丹的修命这一有为过程,也就是道家金丹大道先修命的这一阶段讲述的。吕祖说:“对景忘情,须凭锐气之勇猛;煨炉铸剑,全借金水之柔刚。若运用,若抽添,虑险而须当沐浴;若鼓琴,若敲竹,知雄而便宜守雌”。这也是张三丰先生说修真,要“挂起娘生铁面”的道理。道家的炼金丹,一向有“鼓琴招凤,敲竹唤龟”的隐语,这跟《黄鹤赋》说的:“知雄而便宜守雌”。即通过“密叩于玄关”获得真心的动(知雄),才顺其自然的获得真静(守雌)的道理一样。
《黄鹤赋》说:“百日功灵,曲直而即能应物;一年纯熟,潜跃而无不由心。能盗彼杀中之生气,以点我离内之阴精。玉液金液,一了性而一了命;二候四候,半在坎而半在离。始焉将无入有,龙居虎位,要知药物之老嫩;终焉流戊就己,虎会龙宫,须辨水源之清浊。炼己待时,务要阳生于赤县;遇机临炉,必须癸动于神州。若观见龙在田,须猛烹而极炼;忽闻虎啸入窟,可倒转而逆施。火逼金行出坤炉,故名七返;金因火炼归乾鼎,是曰九还。还者,乾所失而复得之物;返者,我已去而又来之真。殊不知,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佛成仙。虽分彼我,非闺丹御女之术;惟知一己,有鹏鸟图南之志。坎中一点黑铅,号曰先天,非同类而终不能得;离内七般硃汞,是名孤阴,无真种,则时刻难留”。
上面这一段话里面,涉及的“炼己筑基”中的“百日功灵”、“二候四候”、“了命了性”、“将无入有”,“取坎填离”、“龙虎相会”等阴阳抟聚,逐步完成“结胎”过程。其中的“铅汞、龙虎、顺逆”等传统金丹术语,统统被巧妙的运用在这篇《黄鹤赋》里面。尤其是“坎中一点黑铅,号曰先天,非同类而终不能得;离内七般硃汞,是名孤阴,无真种,则时刻难留。”。都是对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丹理的发挥,一句话点破了道家炼金丹的主旨,是靠“真种”来控制生命因子的消耗的,即是“以动求静”的修真,才是真静。张伯端《悟真篇》亦说:“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均是源于这样的思想,用的是相同的金丹语言,来解释道家炼金丹的相同原理。
《黄鹤赋》说:“是以假乾坤,立鼎炉,觅太乙所含之始气;借阴阳,作筌蹄,求水府默蕴之玄珠。趋遄时,补我乾之一缺。俄然间,还彼坤之六虚。到此水归神室,位列仙班。大抵丹落黄庭,千灵胥参,上帝嘉赞,天地惊寒,抱元守一,温养十月。虚极静笃神有象,坐忘九载体无形。行满三千,斯其道术造端,似依正而除邪;功完八百,就中火候讬始,如以奇而用兵。铅与汞,无丙叟东西间隔;婴与姹,无黄婆咫尺参差。识急缓,辨急凶,在匠手以斟酌;明进退,知止足,岂愚昧而能为?认消息,如海之潮信;审造化,似日月之盈亏。三日出庚,乃一阳生于坤地;十五圆甲,则六爻周乎乾元。泄金窍,凿混沌,露老庄之肺腑;明坤户,饮刀圭,吐伯阳之心肝”。
吕祖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道本无言的道理。因为大道是无言的,以言诠者,易涉迹象。但炼金丹的道理,不假借文字的描述,也说不清楚。故道家的金丹思想,吕祖在这里说:“是以假乾坤,立鼎炉,觅太乙所含之始气;借阴阳,作筌蹄,求水府默蕴之玄珠”。
道家金丹文化,认为一切言语,都是修真的障碍。金丹文化,即便有了乾坤、炉鼎等用语,也是为了“觅太乙所含之始气”的。故吕祖说:“鼎鼎原无鼎,炉炉亦非炉”,这些东西都是象言。
这就间接的告诉我们,道家的金丹文化,即便有了阴阳的运用,也是一种筌蹄,是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的意思。最终的目的,也是“求水府默蕴之玄珠”。
《黄鹤赋》说:“行满三千,斯其道术造端,似依正而除邪;功完八百,就中火候讬始,如以奇而用兵”。吕祖说他首先倡导的这个金丹大道,有树立正教,排除邪教的愿望,他是金丹大道独树一帜,如同出奇兵的不一般。造端讬始这个成语,被后世糊涂虫改为“托实”,出现对仗不工整,也容易误导学子内心追求实体,走向对肉体的执着与痴迷”。所以,《黄鹤赋》中运用的易理卦爻,跟《周易参同契》一样,也是为金丹文化提供的一种方便而已,故《悟真篇》告诫我们读丹书,千万不要泥文执象。
《黄鹤赋》说:“铅与汞,无丙叟东西间隔;婴与姹,无黄婆咫尺参差”,这里的“丙叟”一词,跟《悟真篇》的“嫁个金公作老郎”中“丁公”的寓意是一样的。《悟真篇》的“全仗媒人勾引”的“婴儿姹女两团圆”的金丹隐语,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都间接的说明,我国的金丹文化,有其独特的、专业的、丰富的金丹语言,她是我们读懂道家正统丹经,必须全面理解的知识,否则,看古典丹书,就只能是读天书了。
《黄鹤赋》是一篇值得喜爱道家金丹文化的人们,去认真学习与吟诵的金丹文化名篇,虽全文不足一千字,却已将道家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描述的淋漓尽致。其中很多独具特色的金丹语言,运用的贴切万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黄鹤赋》里面的这些金丹语言,则对理解整个道家的金丹性命双修文化,真有“行满三千,斯其道术造端,似依正而除邪;功完八百,就中火候讬始,如以奇而用兵”的独特作用。
吕祖《黄鹤赋》为我们揭示了道家炼金丹的秘要,如何更好的理解《黄鹤赋》的金丹大义,对唤醒大众明道,引导大众修真,帮助大众炼金丹,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故不揣固陋,妄作点评,祈高明斧正!
标签:吕洞宾(6)
气功学网心语:行善积德以修心,心静心稳再修真,积精累气入玄门,始知我命不由天,气功学,学气功!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