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一个专业的气功网站!

丹田探秘:丹田行功的诀窍

未知

丹田

丹田探秘:丹田行功的诀窍


丹田,顾名思义就是炼丹的地方,意守丹田在这个地方就会结丹,其实就是意识和精气的结合物,它也受你意识的支配。丹田在小腹部是块神奇的地方,元婴、法身、功能、法宝都从这里修炼产生,了道成仙后的一切必须也从这里修炼完成。

一般通常的说法都是指丹田在小腹。难道说只是在表皮上某一点或某一处面积之内吗?不是的。针灸的穴位也不是指表皮处而言,是针剌入到组织内固定的深度后,所感到,发现“得气”的地方。

“丹田”是道家(修道、炼丹之士)说在体内修炼出藏“金丹”的地方。当然,这个藏丹之处,也不可能在体肤表面。那么,从皮肤表面算起应当深入到多少尺寸呢?可惜笔者还没有查找到可靠的数据。所以说这个距离是某个发言人自已选定的,笔者现在指定“丹田”具体的位置是在:从小腹隆起的最高点,向身体站立时的中轴线(冲脉)垂直交接处。

将此点扩大为团。此处完全符合“下丹田”条件的要求。中国人常说:“精、气、神”各有所在之处,它们分居于下、中、上丹田。下丹田藏精,是“练精化气之处”;中丹田藏气是“练气化神之处”;上丹田藏神是“练神还虚之处”。现在所说的“丹田”正是居于小肠之间,是营养精华输出的总库房,也是生殖精液的大本营。练功中常说的意守丹田,主要是意守下丹田而言。因为这个部位同人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集中着一个叫太阳神经丛的自律神经。它的范围包括关元、气海、命门等穴,能汇集、储存和运转真气;又是任脉、督脉、带脉等经气运行的起点。

男子藏精、女子养胎之处。因此,古人称之为“性命之祖”、“生气之源”、“阴阳之会”、吸呼之门”、五脏六腑之本”。内丹理论认为,在炼精气化阶段,又为阳神气化阶段,此为还精补脑之处所;在炼气化神阶段,又为阳神上迁的地点。所以,练功家都很重视意守丹田的锻炼。集中意识,以意吸宝宝生命之气并运气到丹田,可给丹田以良好的刺激,使人养成不为物动的精神力量,从而,人的内脏也会随之活跃,特别是肝脏功能得到恢复。

于是,腹部的所有血液循环就会随之畅通,人的躯体也就会返老还童,可造就“有胆量”的性格。例如,在武术中,尤其是在太极拳的练习中,特别强调就是气沉丹田,在气功修炼上亦强调意守丹田,这无非是为了锻炼丹田。事实上精通武术者和气功修持者精力充沛的原因就是通过长期的修炼,丹田受到锻炼之故。通过有意识地吸宝宝生命之气,运气来锻炼丹田。

人身虽有三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我们看不到却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世相就是这样奇怪,感知未必就是“真”,未知未必就是“假”,不是什么神秘,是真的不知道而已。

气沉丹田是随呼吸变化有沉有浮,物极必反,内功亦然,松之极,则紧之至,柔尽刚来,阴极则阳必生,沉极则浮。即吸气胸膈膜上浮,内气上升,呼气时胸膈膜下降,内气下沉,往而复之,循环不已,且阴中有阳,阳中寓阴,细观阴阳鱼图或另有所悟。

丹田行功的诀窍

1

一要领

丹田是精气神的汇聚之所,为人生之本;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即气上升起于丹田,下降归于丹田;是男子生精、女子养胎之处,为生命的动力源;是为呼吸之根,太极拳中通过丹田内转来调整呼吸即根于此。


2

二练法

意守丹田是最为常用的练习方法,将意念缓缓存入丹田处;温养通过细均的呼吸调节或针对性的形体运动来逐渐积蓄丹田能量;开合以意念引导及肢体旋转带动丹田开合,启发生机;内固通过站桩或其他静态练习来固神、固精、平衡内气,“实其腹”,“明其心”。;循转把丹田作为一个重要枢纽,引导内气在体内循环旋动;气沉丹田,就是要求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的呼吸要顺其自然。腹稳,呼吸自然就顺,下盘就能稳固。

静态下行功:先将全身放松。上下口唇微闭,意守丹田,自然吸气入胸腔,然后将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鼻孔徐徐排出,另一部分内气松沉降于腹腔丹田部位。再吸气时如上述重复循环,自然而然,毫不造作。我们练拳起势或站桩时气的运化,一般来讲是将气沉在丹田部位,但并非绝对,功夫高深者实战中则随其需要,以意领气,带动气血运行,从而产生内劲,可以在周身运行。然非修炼多年不能达到如此境界。

动态下行功:太极拳行功走架时,有的采取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中空,呼气时腹中实。练拳者行拳时采用吸气时口微闭,用鼻吸,务要缓、细、实,以意领气,全身放松,胸膈肌受压膨胀上升。尾闾下降,谷道内收。

合为吸为蓄,呼为开为发。呼气时胸膈肌下降,引气下行,气沉丹田,下腹凹型腔底受压有膨胀感,尾闾上升,气贴脊背。以上泛指一般情况而言,然拳势千变万化,万物变化规律皆存在一般性和特殊性,太极拳修炼下丹田的功夫,是道教内丹修炼中最基础的。现在大多数的太极拳师,都注重在炼精化气的下丹田上修炼,能够把下丹田炼得不错,这就做到第一步。

第二步修炼到中丹田,是神、气、精、力、劲,都整体随心所欲,向外发放是太极拳功夫的外在体现,向内就是太极内丹功的积累;第三就是上丹田的修炼,靠多静少动的打坐养气修炼才能逐步提升,三丹田的整体合一的道教内丹术修炼就是这个过程。

张三丰等道家道教修炼内丹的目的和拳术因最求的目的不一样,内丹术要把炼气化神往更高层次上推进,即涉及到内丹术的大周天、小周天,也就是到第三步的上丹田,即到百会、泥丸上。上丹田是炼神还虚,又叫“炼虚合道”。上丹田(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与玉枕穴相对,在百会穴与会阴穴垂直相交线上)是藏神之府,是炼神还虚之舍。

虽然这都是道教宗师和理论家们为了讲明道理而设计的几个程序或过程。而在炼功过程中,也不一定是三次行动,它们是一个整体,上丹田是“调意”、控制药物(精、气)、调整火候之指挥中心。

常说:“还精补脑”是通过炼精化气的系列过程,到能炼到真气充盈凝集成丹于上丹田后,可使精力充沛,记忆力增强,智慧开发,三丹田成一体,神意、气力合一,出现人体先天的潜在功能。内丹功炼到此境界,太极拳内功则出神入化,发人于无形之中。

内丹术的整个过程是通过精、气、神的高度结合,会产生一种超能量,这种能量是宗教(功态)体验,也感觉神秘体验的内容。炼神还虚是能够把自己的精、气、神能量,集合到自己的上丹田,而上中下三丹田又是一个整体的感觉。这便是修炼的最高境界。

    标签:气功(103)

    登录评论 (已有 条评论) 点击登录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