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一个专业的气功网站!

张伯端

叁紫道人



 
       张伯端,北宋著名道士、气功养生家。
       生平984-1082年,字平叔,又字用成。号紫阳,人称紫阳真人、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少业进士,通天文、地理、医卜、书算、刑法、战阵诸术。后坐累充军岭南,随陆诜自桂林转成都,自谓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于汉阴山中。丹成返台州,传道授徒。为内丹南宗或紫阳派祖师。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张伯端的出名,是因为其所著的《悟真篇》。《悟真篇》体现了张伯端炼养思想的总成,是南宗的代表著作。张伯端在书中力主内丹,“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主张按照万物化生的法则,反其道而修炼自己的精、气、神。书中还吸取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利用它来说明内丹的修炼方术,并加以深化和发展,使之成为自己内丹学说的理论基础。
       另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法.丹诀》、《金丹四百字》。收入《道藏》第114册、《道藏辑要》奎集一,又《悟真外篇》、《紫阳真人词》等亦署其名。
       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
       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后合而为一)。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
       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张“一己清修”。另据《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还有自称出于张伯端之传的一派,主张“男女双修”,该派始于两宋间的刘永年,刘曾于绍兴壬申(公元1152年)刊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刘永年传象川无名子翁葆光及寺簿卢公, 翁葆光撰有《悟真篇注》等,其徒若一子门人某跋《金液还丹印证图》,称刘永年于绍兴戊午“遇悟真得其道”。然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张伯端已卒五十多年,当为依附之说。《混元列仙图》亦未列双修一系。

       张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划为三个时期,大约可以以他的三本著作为界:

       1、《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倡道教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
       2、《禅宗诗偈》(即《悟真篇后遗》)代表中期思想,出道入禅,以彻了禅宗性学为归宿;
       3、《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代表晚期的转变,禅道双融,而正式酿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

       张伯端的内丹学说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同时,他继承陈抟内丹修炼的系统方法,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张伯端虽然认为道、儒、释“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但与全真不同,他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尤其推崇佛教禅宗“明性”境界。《佛祖统记》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
       张伯端认为:“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因此,他将道教炼形气作为修命,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似乎也无意建立教团。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张伯端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绝句六十四首  
张伯端〔宋代〕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  
张伯端〔宋代〕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
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却成三姓。
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结欢情。
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

    标签:张伯端(1)

    上一篇:白玉蟾--南宗五祖

    下一篇:王重阳

    登录评论 (已有 条评论) 点击登录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