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一个专业的气功网站!

从心息相依到丹田胎息

叁紫道人

“心息相依”的基本原则是:呼吸所在,即心之所在;息为心之外相,息调则心定,息和则心和。从有息调到无息,外息绝无出入,则心也无起灭。心无起灭,息无出入,为大定之象。无呼吸之定,方为真定。
 
如何练习“心息相依”的功夫呢?
 
首先,练习时要管住身体,不使之动摇,像木头人一样。安置好身体后,用两眼观看自己的鼻尖,同时用意数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数,要勿忘勿助,“勿忘”就是“绵绵若存”,“勿助”就是“用之不勤”。
 
1、数息法:数出息即不数入息,数入息即不数出息。一呼一吸,算一次。数到几百次后,心中寂然如虚空,身体兀然如山石,不需勉强制伏它,身心自然都安静不动。
 
数到几千次后,或无力再数下去,就用“随”字诀:息出时,心也随它同出,息入时,心也随之同入。有时感觉气息似云雾蒸发散布于周身毛孔中,功夫至此,各种病苦和障碍,都能够逐渐灭除,心里也自然明白而开悟。
 
2、听:练功时,思想要专一,勿生杂念打搅,杂念如不扫除干净,功很难练好。念头归一,就开始练功,用“听”字诀。此处所谓听,不是用两个耳朵听声音,而是听气。
 
初时听鼻中呼吸之气,凡呼吸系统正常而无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故曰“勿用耳听”;虽无声音,但自己(纵是聋子,也会有这个感觉),却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
 
听息练久了,心气打成一片,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不能再用心去听气,此时身中神气虽以团结在一处,但尚未达到混沌境界,还稍有知觉,继续做下去,不需很长时间,自然就完全无知觉。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段暂时的过程中,与其说以心听气,使心和气相对立,倒不如说以气听气,使心气二者泯去裂痕。
 
功夫渐渐入于混沌境界,身中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上看来像睡着了一样,但内部的情况却不同。
 
总之,把念头集中一处,不胡思乱想,念头归一后,就是“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而是用心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更深一层,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体听:此时,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神气合而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气的本质是虚的,它要等待一样东西和它相集合,而只有“道”能和太虚之气集合在一起,因此功夫要做到心同太虚。
 
3、虚的境界——“虚”是从无知无觉后自然得到的,不是用意识造出来的,若练功时,心里常常想着要虚,反不能虚,全部功夫由后天返还到先天。这第三步功夫,应该在先天境界去体会。
 
简言之,先数息,后不数,所谓“随息出入”就是随其自然,不要再去数它。先观息,后不观,所谓“不宰之功”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再去观它。先听息,后不听,所谓“听止于耳”,就是任其自然,不要再去听它。下手工夫虽不同,但都归到一条路上。
 
不论何时、何地,身体要安闲而舒畅,不要弄得周身难过,又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不要勉强执着。气机静到极处,自然要动,像春鱼,浮在水面嘘气;气机动到极处,自然要静,向冬虫伏在土里气机翕合。此时身中之气,交互团结,有天地氤氲之象,一动一静,有乾坤阖辟之机,真是说不尽的妙处!
 
另外,心息相依与神气合一,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区别的:心息相依是筑基的下手口诀,此心为后天意识,息为后天之气。心息相依就是将自己的意念与呼吸合在一起,吸气则意随之俱入,呼气则意随之俱出此是有作有为之功法,功夫尚在后天。而神气合一是筑基之后的景象。神为先天元神,气为丹田先天之气。神气合一即是先天元神与先天元气打成一片,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此是自然出现的内景,已入先天阶段。

功夫从心息相依入手,逐渐内外俱通,后天之气与先天之气相接,有念之心识化为无念之元神,口鼻呼吸化为丹田胎息,自无所谓心与神、息与气的分别了。

    标签:胎息(18)

    登录评论 (已有 条评论) 点击登录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