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一个专业的气功网站!

内丹术炼炁化神全程解密

叁紫道人

这一步的主要要求是心肾常交;主要功法是“二意法”和大、小周天。
 
心气和肾气交则生,分则死。这个道理,道家用阴阳五行学说予以阐明,例如,《性命圭旨》说:“坎离交则生,分则死。”(坎离即心肾)。《伍柳》也说:“肾属水,心属火,火入水中,则水火交媾。”“水火交媾”又叫“水火既济”。第一步意守下丹田等窍位即属“火入水中”。第二步的功法就是要使心气和肾气进一步混合、接交,而产生一气,即和气,正如丹经所说“心肾常交,气则和,和则寿。”相反,如果心气和肾气分而不交,即所谓“水火未济”;则心气如火而上炎,会造成“上火”,即使眼、鼻、牙根、口腔或喉咙等发生炎症;而肾气如水而下沉,会造成寒症,如大便变稀,下肢浮肿,四肢无力,妇女月经失调,腰酸背痛,小腹疼痛等毛病。我们如遇喉咙发炎、发痒或咳嗽,要是将它用意引至炁穴;则口内立即生津,而润泽喉咙,症状可很快减轻,以至消除。

相反,如果老是有意让它咳;则火向上,炎症和咳嗽反而更厉害。练气功者,如果功法适宜,则口内不断生津,大便变干;相反,如果功法不当,则口干舌枯或大便变稀。这是自己检查功法是否适宜的两项重要指标。“火入水中”的重要性还可从日常用锅做饭来比喻。火在水上,则不开锅,生米成不了熟饭;火在水下才能把水烧开,把饭作熟。同理,火入水中,水火既济,才能炼精化炁,炼炁化神,为结金丹、结胎作好必要的准备。精化成的炁首先补肾,其次补心。《道德经》说:“心使气曰强”。这里用了一个“使”字,便说明了心对气的役使作用。而心中的真炁充盈了,身体就会强壮。这是因为心主管五脏六腑。心强,五脏六腑自然就强。而且,心强了,炁易化为神,即化为神气。只有神气才能补骨、补脑。总之,心肾常交不仅是健身治病,益寿益智的必要保证,而且是达到长生不老的必由之路。
 
促使心肾交泰的初步功法是二意法。二意法就是:一呼一吸,意在心;其后,一呼一吸,意在肾;接着,又是一呼一吸,意在心。如此循环反复,使心气和肾气不断混合,并进而接交合一。这就像打混凝土时,必须将水和砂石、水泥搅拌均匀一样。另外,意从心转移到肾时,不要从体外跳行,而要从胸腹内部经过。这样,可以带点脾气下去,起到动员黄婆的作用。
 
生热安炉以后,心肾交泰发展到一定程度,真炁会自动形成小周天运行。小周天的路线是:从内肾经命门上行至心(绛宫);然后,从心经脐下行回到内肾。炁形成周天运行以后,意可以而且应该随炁而行,这叫“动随其波”,即意随丹头(炁波之头)而行,以使炁运行稳、准,且无空隙。炁似要成周天,而尚未形成时,也可用意按上述路线模拟一下,作为发动。炁动后,就别用意领;有时要领,也只能领下,不能领上。另外,要注意,别让炁上行过心,以免引起上火。更要注意周天转的方向;后升前降。如果反了,则用意让它变过来;但别变得过急。周天转够数了,炁会自行停下来;这时,意也应该停下来。这叫“静同其德”。转数达三十六圈时,它还要转,也不让转;应用意让它停下来。
 
其后的发展阶段是,炁不循小周天路线转圈,而在心肾间直线升降(升降数也别让超过三十六次);继而、不升降,没有炁波,只有一股热炁从内肾直顶心(绛宫)。这时,心肾之交为直交。再进一步,心肾相依,似乎心和肾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最后,达到心肾合一;这时,进行心肾真交,快意达最高度。这个发展过程要让自然而然形成,千万别求,求之反而不得。
 
心肾交泰有下交和上交之分。在下宫交为下交,又叫“龙入虎穴”,更有利于肾;在中宫交为上交,又叫“虎入龙宫”,更有利于心。龙虎为心炁和肾炁的别名。下交伏虎,得真铅;上交降龙,得真汞。真铅、真汞是肾炁和心炁中的宝物,真铅就是肾炁中的真阳,也就是“坎中满”,或叫“坎男”;真汞就是心炁中的真阴,也就是“离中虚”,或叫“离女”。真正的“龙虎交尾吐真精”就是指真铅和真汞接交合一,而得一气,即得大药,从而可结金丹。这是抽坎填离的最高阶段,也是降龙伏虎的主要过程。伏虎不漏,降龙不困,自然有利于握固,即有利于丹基成。握固只有靠降龙伏虎,而不能靠其他方法,更不能靠歪门邪道。
 
心肾交泰的后期可以进行“饮刀圭”。饮刀圭是抽坎填离中一项能“盗取天机”的功法。许多丹经以种种方式说到饮刀圭,但都没说它的实质内容和具体功法;因为,它是属于不能书传的秘密法诀。《伍柳》说:白玉蟾“说刀圭于癸酉七月之夕,尽吐露于乙亥春雨之天”。从开始说到“尽吐露”经历了一年又三季。这不是因为它内容多,要那么长时间才能讲清楚;而是因为它内容密,要分开来,拖长时间讲。所以,《伍柳》接着说:“又当知天机非邂逅可谈”。这就是说,饮刀圭是一项不能一见面就谈的天机。因为说早了对练功不利。所以,读者,对于饮刀圭,如未得师传,请别强猜,更别强行。
 
水火既济是竖交;木与金交是横交。木与金交就是肝气与肺气经带脉相交。有的人水火既济先开始;而有的人木与金交先开始。因人而异,不可强求。横交似动未动时,也可用决模拟一下,以作为发动。模拟的方法和路线是,用意领炁从脐往右往后,再按左—前—右的方向沿带脉转圈。待炁自动运行时,就改成“动随其波”,即意随而不领。如果转的方向反了,不是按上述方向转,而是按右—前—左方向转;则应用意让反过来。另外,转够三十六圈后,应用意让停止转动。木与金交也可促进水火既济。因金木之气为中气,在心下脐上。木与金交,带脉才开,心炁才易下去,肾气才易上来。否则,木与金不交,带脉不开,心炁下来不过脐,肾炁上来不过肾脏;这样,心肾就难于相交了。另外,木与金不交,中气不足,带脉不通,常易发嗝不止。如遇这种毛病,按上述方法,用意领炁沿带脉按从脐往右往后往左,再按左—前—右方向转几圈,症状可立即缓解,以至消除。
 
大周天是跨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功法。小周天开了,大周天的虚象也就有了。大周天的路线是:炁穴(下鹊桥)→尾闾→夹脊→玉枕→昆仑顶→明堂→玉柱(鼻柱)→舌顶上腭(上鹊桥)→十二重楼(肺管)→心(自然入五脏六腑)→脐→下丹田或玄关(一窍)→炁穴;简单地说,就是从炁穴沿督脉上升至顶;然后,从顶沿任脉下降至炁穴。所以,大周天叫做任督交或天地交。人身中,头为天,肾为地。任脉属阴,督脉属阳:任脉督脉之炁相交是阴阳交。天属阳,地属阴;天地炁之交也是阴阳交。开大周天,先得开尾闾;然后,开夹脊和玉枕关。这叫开后三关。后三关开时,一般都会有反应。尾闾最难开;因此,开时反应也较大。到时,别害怕,别惊恐,自然就会过去。尾闾非真阳不开。

尾闾分步逐渐开;最后真开时,会感到整个骨盆区似乎没有了。尾闾开后,热炁就会从炁穴沿督脉而上行。一般,炁到夹脊要停一停。等夹脊开后,才能进一步上行。同样,炁到玉枕关也得停一停;待玉枕开后,才能过去。有的人,炁到大椎也得停一停。炁到昆仑顶后,停的时间一般较长。有时还会在头顶转圈;转圈后,又归昆仑顶。炁在头时,往往会感到头上有个“箍”,很紧,类似《西游记》中的“紧箍咒”。发生这种情况,别惊恐。这是好现象,而且是练本气功中必然会发生的现象。炁在头上应静以待之;炁会从头上下来。如久久不下,也可意守心(绛宫),让它来下;或者采用将额头“九张九合”的方法,导引它过祖窍。“九张九合”是开祖窍、下重楼之法,也是使炁从督脉转入任脉之法。当炁在头上形成“紧箍咒”、久久不下来时,可用此法:有意凑眉、挤眼将脸部肌肉尽可能往两眼中间的祖窍穴集中,然后又放开,是为一合一张。如此,重复九次,就是“九张九合”。

一般,脸部肌肉往祖窍集中时,耳中会有“嗡”之声。等到不“嗡”时,炁就过了祖窍。炁过祖窍后,就易于过上鹊桥、下十二重楼而入心。那时,就会觉得心中有快意,而在头上形成的“紧箍咒”也就消释了。下来后,炁在心和脐停的时间会长些。炁下来归炁穴后,才能收功。总之,开大周天要无为而成,不要意领;初期,也不要意随。炁上头,意不要上头,以免引起上火,更免影响心肾交泰。大周天开后,意也不要随大周天转,而是随小周天转。这样,以小周天带动大周天转,更为省事,更为稳妥。大周天的转数和炁在头上的转数应不超过八十一圈。大周天之炁的运行方向应是后升前降;炁在头上转的方向应是左—前—右。如是不对,应以意让它变过来;但变得不能过急。在没有药时,没有高度快意时,不要行大周天;否则,会形成所谓的“煮空铛”,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能引起上火。

大周天的发展趋向是:由虚到实;由窄到宽;由短到长;由不接到全接。最初,圈有空隙,有不接处,炁也较窄,是为虚象。以后,炁逐渐变粗扩大,以致两胁都接上,即炁在背—胸全面升降。有时,心肾直通道逐渐扩大到整个内腔,热炁像在热水桶中那样整体上升到头,又整体下来,而形成大周天。大周天的发展过程有点像小周天:先是转圈,然后不转圈,任督中三条线合成一条线,任督不感觉有炁运行,没有周天转,只有中间一个热通道,一升一降;然后,不升不降,甚至天地合一;这是天地之真交,又叫天地之正交或清交。

有时,这个热通道两头会联动,也就是昆仑顶和会阴上下联动,上边噔一下,接着下边噔一下。这叫“无缝管两头吹”。这是大周天真通的表现。如是是真动,动几下,一静就可能进入胎息。有时,昆仑顶、脚根(踵)和中间的会阴三点联动,这也是“无缝管两头吹”。大周天发展到最后,督脉似乎像一根橡皮管子,尾闾开足了(整个骨盆区似乎没有了),不感到有上桥和下桥,全身温温,有意、无意也是周天,高峰时,身前身后都满是炁;这才是真正大周天,才是周天的实象,才叫得道。这时,就可进入胎息了。大周天足了,才能进入胎息;不足,进不了胎息。大周天尚有炁行感,胎息就没有炁行感,光有温温之热。关于胎息,将于第三步论述。
 
大周天开了,有了周天之炁,头脑清醒,眼睛明亮,什么病都可治。小周天可治脏腑之病;大周天可祛周身之病。因为小周天只能炼精化炁;而大周天才能炼炁化神。大周天开了,身中如有缺陷,用意和眼光往缺陷处稍稍一捋,它就会圆满。那时,就不用抽坎填离,阴阳自然平均,心肾自然交,进入“炼精无精可炼”的阶段;因为精一来就在里头化成炁了。等到炼心把阴阳都炼足了,即血和炁都足了,壮了;那时,就会感到没有心,会觉得下边没有炁,只有快意,炁都到头上了。大周天真开后,就会无贪欲,无烦恼;会觉得世界上没有值钱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大周天好。
 
大周天开了,自然会一天给你进行四次沐浴,即每天子午卯酉正时,炁给你“洗澡”,洗去身中阴浊之气。有意来,无意也来,才算真。来时,谷道非常舒适、温热。这种热和“乐”的感觉逐渐向全身扩散。可能先下后上,也可能先上后下;可能后升前降,也可能前后同时升降。最后,达到全身温温,如《太平经·合阴阳顺道法》所描写的景象:“若居温蒸中。于此时,筋骨不欲见动;口不欲言语;每屈伸者益快意;心中忻忻,有混润之意;鼻中通风,口中生甘;是其候也。”这也就是结丹之候。沐浴时,不能用意,要无为守全形。沐浴的功能大无比。

它能使外肾不举,滴点不漏,丹基成;它能使全身所有关节都通。但这要斩三尸后,才能达到。三尸又叫三毒。水经子注《清静经》说:“三尸住三关,九蛊住九窍,变化多端,隐显莫测,化美色梦遗阳精,化幻景睡生烦恼,使其大道难成。”(九蛊也是阴浊之气;三关即后三关;九窍位于督脉和五脏)。排阴浊之气的最后阶段是“斩三尸”。正如丹经所说:“斩完三尸,得道可期。”“斩三尸”一般反应在下肢。“三尸”阴浊之气一部分排掉,大部分化解为阳气;正职陈泥丸《翠虚篇》所说:“三尸精血可充饥。”其他阴浊之气也是如此。大、小周天开的过程,也就是排阴浊之气,祛疾病的过程。随着功力的提高,患处总是由痛变为不痛;由难受变为好受;最后,感觉它似乎没有了,病也就彻底好了。

当然,其中会有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必然如此。即使是几十年的老病根也可以如此拔除掉。大周天开了,奇经八脉很快也就会开。八脉中,最重要的是任脉和督脉,其次是带脉。张紫阳《八脉经》说:“人有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又说:“采阳气,惟在阴蹻为先”,阴蹻是“天地逐日生炁之根,产铅之地”,“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由此可见,阴蹻(会阴)也很重要。
 
小周天一开,心肾直通道出现时,就不用肺呼吸,转入内呼吸,即止息。止息时,小腹自然地一起一伏,心似动似不动,血出入心脏不费力,心跳听不着。
 
小周天的后期可以进行观息,观息又叫内观。内观是眼光和神觉合在一起,细细体会,非常奥妙。意在那儿,就观那儿。意在某窍位,则观此窍位。意在道(小周天之道或心肾直通道),则观此道。内观时,开始无光;后来有光。有光,才算小周天得着了;否则,尚属幻象。炁不够,热不够,丹不够,不放光。炁够,丹够,自然放光。炁圆满必有光。幻丹有热无光;真丹有热有光。炁不够时,别使劲看;否则,可能出偏。时机成熟时,闭眼内观,顺中线从上往下看,炁自然归心。

炁一归心,光马上到。得周天之气后,都能见光。小周天有小周天之光;大周天有大周天之光。现光,现象时,看一眼,知道来了什么就算了。别老盯着它,别着相。着相与不着相是邪道与仙道的分界线。除了眼前现“玻璃球”和金光外,其他光和象都不要管。“玻璃球”就是抱朴子所说的“大如弹丸黄如橘”。龙虎交尾才能出黄光。出现玻璃球,应意守它,让它尽可能留的时间长些。意守玻璃球时,连光和心肾直通道一齐守,即统照球和心肾道。内脏亮时,先一部分放光。绛宫放光,即佛学所谓的“明心”。五脏六腑都放光时,叫做“洞明”。本气功中所现的各种现象将于第六章《现象论》中论述。
 
张紫阳《金丹四百字》说:“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心身寂不动。”这四句诗是对本气功第二步功理功法的最好概括和归结。我们先动员黄婆,将心气和脾气调到炁穴,使龙入虚穴,进行心肾之下交,从而提取出真铅。这就是“真土擒真铅”。当下宫炁满(整个骨盆区热了,甚至似乎没有了)时,将肾中之炁(包括真铅)采至绛宫,让虎入龙宫,进行心肾之上交,使真汞不致飞散而积聚起来。这就是“真铅制真汞”。当真铅和真汞都积聚到一定数量,而且达到平均的时候,它们自然就会在玄关(一窍)交接合一(龙虎交尾吐真精),而后归黄庭(土釜)。就是“铅汞归真土”。此后,自然就会进入“心身寂不动”的状态,即入静;然后,进入胎息而入定。入真静时,不仅杂念没有,而且“不知有我,不知有物”,即进入“物我双忘”的状态。小周天入真静;大周天入定。静生慧,定生神。关于入定,将于第三步功中进一步论述。
 
真铅又叫“水中之金”;真汞又叫做“火中之木”。所以,真铅和真汞,在真意的帮助下,交接合一而归土釜,也是五行合一、五行归土。而且这才是真正的五行合一、五行归土。

标签:炼气化神(4)

登录评论 (已有 条评论) 点击登录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