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一个专业的气功网站!

金丹性命论:丹道大小周天功

叁紫道人

金丹性命论:丹道大小周天功
 
此文包含大周天和小周天功法,节选自明代正统道藏:或问金丹性命
 
或问:不有师授,于理安乎?
 
答云:无师自悟之者,世常有之。庄子云:随其诚心而师之,谁且独无师乎。佛曰:五口往昔之师不计数,吾今自然神曜得道,即无师也。非曰无师,谓求人不如求己也。师承不正,反受其惑,遇人岂易耳。
 
或问:药物易识,惟火候最难。如何行之为得?
 
答云:古今丹书皆不言火候下手工夫,惟张真人、白玉蟾图形画像,吐露极是分明。《法华经》谓之一大事因缘,却非小可,须是悟得端端的的了,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如婴儿之在怀。神炁和平,坎离密运。内想不出,外念不生。想动则火飞,念生则候失。温温兮若寒乡太阳,皎皎兮如秋空圆月。又如牝鸡伏卵,幼龙养珠。两仪混沌之初,一炁浑沦之始。儒谓喜怒哀乐之未发,释谓受想行识之皆空。若此烹炼,丹道可成,反此吾不知耳。
 
或问两弦。
 
答云:人身自有二弦,且以天道言之、朔旦坤始为复,象月初生也。至于初八,坤变为临,象月上弦也。至十五,坤变为泰,象月望也。十六干始为姤,象月初减也。至二十三,干变为遁,象月下弦也。至三十日,干尽变坤,象月晦也。自此以往,坤又生震,晦又生高明,周而复始,相为无穷也。从初八至于二十有三,恰得一十六日,为之一斤,阴阳两停,故曰二弦。丹道取象于此,为人身内象之准的也。
 
或问:内象二弦,可得闻乎?
 
答云:金半斤,银半斤,上下交合,如月之圆,若毫发差忽,丹道不成。此道玄妙,非心莫传。
 
或问二至。
 
答云:以近言之,日有日二至,时有时二至,刻有刻二至,坎离子午,交感不离吾身,又不求冬至夏至。
 
或问:心之与意为是一物是二物?
 
答云:心觉也,意思者。心觉知,思亦从之。心机于意,意纽于心,二者不可得而分别。脾主于意,意好音,故音字居心为意也。脾属土,脾好思,故田字加心为思也。凡意念、思虑、志想、恩怨等字义出于心者,并字从心,是知意依心为主也。故曰:一切惟心造。
 
或问:五神混合之妙,可得闻乎?
 
答云:魂出肝,应于眼。魄出肺,应于鼻。精出肾,应于耳。神出心,应于舌。意出脾,应于四肢。心神魂魄之见闻知觉者,眼根意则能辩色,耳根意则能听声,鼻根意则能觉香,舌根意财能知味。四者非意,则不能自灵其用也。故意不思则魂不扬,意不虑则精不动,意不想则魄不散,意不念则神不摇。内则精神魂魄敛于意,外则眼耳鼻舌伏于脾,象则金木水火和于土。理五炁,混百神,莫不由脾之意也。古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此亦修丹之妙矣。
 
或问:性、神、心三者同异?
 
答云:性者,寂然不动之真空也。神乃真空之中妙有灵通者。性之神所以感而通也。心者,性之枢神之机也。枢机静则性神安,动则性神摇。虽曰二用,不离一体,性不自灵,神灵之也。性不自通,神通之也。安其性,存其神,心也。万法莫不由心焉。
 
或问智慧。
 
答云:智慧非人心,不可得而有也。智即坎,慧即离。水主智,运行不息也。火主慧,光明不息也。智水慧火常运无停,其于万物莫不均也。智则无所不通,慧则无所不照,通达照了,为之智慧,释之智慧,即老之精神也。悟之则体同太虚,迷之则理如幽夜。凡圣同具,只争悟不悟耳。
 
或问休粮。
 
答云:古人神炁精全,行之愈久,不待休粮,自然不食。今人不得其理,五朝七日坚然不食,行自饿法,以经久者为能。至于灰头垢面,形瘦精枯,老弱心忪,惑以为道,自修苦行,期取乐报,不亦愚哉。
 
或问:专有补精强阳饮茹为之丹基,是否?
 
答云:人假饮食为生,但得支身命为足矣。如专事口腹,畜养三尸,供奉五鬼,此损神耗炁之术,岂延生之道也。不斋不戒,何清净之士哉。
一切圣贤不言醉酒饱肉能仙耳。
 
或问:世之不明理者,但欲固形不死。苟学不至此则何如?
 
答云:此一问如雪裹莲花,古今希有。世间学道者,只学全形聚气,宝养皮囊,期望长生,不明生死事大。及至腊月三十日,脚忙手乱,不免奔趋诸趣。经曰:鬼道常自凶,此也。学者切须究竟末后一着,莫作等闲。
 
问:生死事大。末后一着,幸望指迷。
 
曰:人禀父母之遗体,肖天地以成形,假五气以养生,借众缘而立命,摩顶至足,尽属无常。故弥勒偈曰:饶君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惟有太无之始,本来元阳,劫火洞然,此物不坏,其余假贷,孰可不死。老君有曰:吾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又曰:圣人外身而身存。则此身必竟为患,惟道可以独存,古人为道不为身也。若能体取长生不死,澄取寂灭不生,至于不死不生之地,何患乎末后哉。
 
或问:万物无常,今古不易之理也。外有不死之道乎?
 
答曰:古人云:有物先天地,其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老君谓谷神不死者此也。物则无常,吾道独常,物不免死,吾独不死。非不死之道乎。
 
或问:释氏专以究竟末后为事,有亡躯求道,杀命利生,何耶?
 
答云:释氏以天地未形之始,万物实无名色,今有名色者,皆是妄想假合,因缘而生,并作实理。若能了悟实理,则此身命皆属无常,必竟消灭,弃之如弃枯朽。但愿利益一切众生,为道不为身也。所以尽生究竟,此一事要临行得力也。
 
或问:如子之意,则长生之道可无也。
 
答云:长生不死,天地之真心也。上世圣人得之者多。谓无则成谤道,谓有则又难逢。吾恐世人不能不死,故愿之早悟末后着也,免至临时入别胎壳,非敢谓无,但虑众生不得耳。
 
或问:生且今日不知来日,死又孰能知之?
 
答曰:传云知存亡者,其惟圣人乎。生死之理,非众人所能知。但明得来处,便明得归处。明得生处,便明得死处。阴阳无二理,生死即一条。未默斯要,何足与言道哉。
 
或问:四大灭后,必竟此一着落在何处?
 
答云:从上知识罕有议及此者,幻身四大既灭,真空四大长存。《楞严经》谓: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少生妄想,误了临行,生和合因,复落胎壳。此一着子实难思议,非容易澄。
 
又问:真空四大还有知觉否?
 
答云:视之不得见,听之不得闻,妙哉三洞,响寥寥,何铃铃。又曰:既有音响铃铃,岂得谓之真空也。答:咄哉木石,何足言道哉,讵识圣人之机也。
 
或问:子始修禅,今复学仙,未审师事何人,因缘可得闻乎?
 
答云:吾少时于子胡禅师看狗泣,归方丈,闭门处,悟入性宗。次于《悟真篇》黍珠意,悟得命宗。兵后二十余年,虽历艰难,未尝忘替。昔在途中获遇至人,付以火候之妙也,依而行之,克期取验。第恨世无正眼,不能相与与扬大道,悲夫。
 
或问:全真教大类于释,何也?
 
曰:老氏之虚无自然,无为清净,未尝不类于释氏也。其存形飬命之术,乃圣不得已,于第二云头捺下一门,盖引渐修之士也。上乘一脉,非圣人孰能与于此。全真乃顿俢,故颣乎释。
 
或问:何谓顿修?
 
曰:顿,直至也。不由蹊径,不入篱门,直取上乘,乃金仙之道也。由径而门,由门而堂,由堂而室,此名曰渐。《清静经》云:渐入真道也。
 
或问:上升、不死、尸假,三者何胜?
 
答云:神形俱妙,可以上升;存神飬炁,可以不死;亡形存神,可以尸徦。上升、不死,不可世有。坐亡尸徦,何世无之。劣胜则在人所证,未可轻议。
 
问:凡尸徦者,便是道否?
 
曰:坐亡立脱者,亦须平生修证。行符于内,言发于外。真识大道根源,临行之际,风清月朗,可谓之道。如玄理不通,无言遗世,直然坐化,则不殊众人,有何奇特。
 
或问:释迦卧入涅槃、何也?
 
曰:涅谓寂灭不生,槃谓长生不死。至于不生不死之地,是谓之道。其右胁卧化严以棺椁者,示同世法,不与众殊,为后世子孙作则,俾不妄作奇怪也。有道之士化去,何物生卧耳。
 
或问:诸经皆曰道不离身。又曰涕唾精液气血津,四大一身尽属阴,则不免老死,然则道在何处?
 
答云:父母未生前本无此身,因有形后所以眼耳鼻舌心、精神魂魄意、老病死苦、喜怒哀乐,集而名一身,分而名四大,假借和合,名之曰人。故谓之阴也。惟有本来真性,一点元阳,名曰谷神,又曰玄牝。在吾身中是以为道,长生不死者此也。
问曰:如此则形可以弃而不取,道可以外身而有也?答云:身为本根,心为宗主。非本根则生无所立,无宗主则道无所归。必有身心、方成此道。不明变通动静,不识主家存亡,固执有生之形,虽弃之惜之,俱无所益。夫此道者,不在身外,不在身内,离之又非,执之又昧,须悟到神形俱妙处,可以外身而身存也。
 
或问:有不用干坤坎离、龙虎龟蛇、鼎炉火候、铅汞丹砂,离此诸象可以成道否?
 
答:此问者在道谓之浮黎元始,在佛谓之空王如来,在儒谓之先天太易。其道本自现成,不假修炼,而有能顿悟此,则世间一切经书,方便譬喻,相貌音声之物,龙虎龟蛇之机,皆无所用其心也。入此道者,名曰上乘,其或未然,射必剖凿混沌,明辩铅汞,穷理尽性,归根复命,真识无根,然后体合元始、空王、太极境界可也。不循模范,直证之者,谓之顿悟。因循器象而后证者,谓之微学。虽然复有迟速,其至一也。
 
或问:上古之世,文字未立,三教未行,依何而学道也?
 
答云:上世不知圣智愚贤,不识仁义道德,神奇工巧、书数算计并不知会,人心贤朴,易于为道。及至羲黄创道,尧舜立法,三教峙立,百家循流,驰骋于文墨之场,趋逐乎是非之辩,执文据理,巧伪相仍。所以学者愈多,而成者愈少。是以达么大师传西来,印以不立文字,教外单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与中国为则。正所以体上古无文之旨也。若能顿悟直了心原,则三藏之教可以无,六部经可以弃。老君谓绝学无忧,永嘉谓绝学无为,庄子谓绝圣弃智,夫子谓子欲无言,何尝以文字为道也。
 
或问:易乃儒书,学仙者准之,何也?
 
答云:人肖天地为形,易与天地准,故学者准之耳。
 
或问:外易更有道否?
 
答曰:易道始于干坤坎离,此有象之道也,命宗由是立焉。其一炁未结,四象未分,此无象之道也,性宗由是有焉。有易则有所取象,无易则无所名言,无名乃易外之道也。
 
或问:金丹之道,依易而行,不亦烦乎?
 
答云:吾道在乎太易之未离,二炁之未判,何烦之有。
 
或问:儒者明易不亦仙乎?
 
答云:儒仙只隔一纸耳。但彼儒人学而干缘,博问多闻,虽精其□□□己用,反生不信,以此异于仙也。
 
或问:弟子读金丹《参同契》,荆棘林中行,简直处乞示一言。
 
答云:丹经不过托象以明理,借物以明心,若晓得性命之原,火候之妙,则诸象之物皆可弃,有言之道皆可忘,何必为文字所转也。
 
或问:先生道士,言必兼释,何也?
 
答云:头颅虽别,而性理未尝不同。教门虽殊,而道释何曾异本。分彼此者,下劣之士矣。
 
或问:后世不知,恐以先生为禅耶?
 
答云:吁有是哉,吾自仙道而正性命,学佛道以广智慧,仙道不死,释道不生,不死不生,是为泥丸。世人不明厥理,执乎一偏,不证大乘,运心不普,秪为自己,不念众生。所以《楞严经》云:世有十种仙,皆于人中不修正觉,报尽还入诸趣也。
 
或问:斋醮之法可以证圣成真否?
 
答云:三代以前即无此事,不过祭祀之法也。在老氏谓之醮,在佛氏谓之斋,其词无非歌咏其善。亦有三种之利也,一能发世人恭敬心,二能启世人布施心,三能利及出家人。若赖此以证圣成真者,梦幻泡影耳。
 
或问:阴阳颠倒之义云何?
 
答云:干两中爻为离,坤一中爻为坎。离属阴,却又为日。坎属阳,却又为月。干退位而寄居于坎,坤退居而寄位于离。坎离合而干坤复命矣。自下复归于上,谓之返。自末返归于本,谓之还。即还返之道,谓颠倒也。故曰:圣人逆流,常人顺流,逆者成丹,顺者成物也。
 
或问:丹书以六十卦配一月,二月配一日,逐爻消长为火候,恐此法未是简径乎?
 
答云:自太极一炁坼以为干,两干为坤,由干坤变六十四卦,演为三百八十四爻,积至万有千数,此大道降本流末也。圣人不得已,借易象以配大丹,智士溯流直上源首,一刀斩断乱丝,当从个一字上作工夫,始得。若按图执象,依其末而究之,转见白浪滔天,洪波匝地,不向身求而于外觅,何惑如之。
 
或问:沐浴之义云何?
 
答曰:火胎在子,温养在丑,长生在寅,沐浴在卯。水胎在午,温养在未,长生在申,沐浴在酉。自子至寅是为三阳,乃泰卦也。火生之位,斯时二炁两停,上下和合。过卯则为壮,阳刚渐长,阴道将离,谓之沐浴。故二月榆荚落,阳中存刑故尔。自午至申,是为三阴,乃否卦也。水生之位,二炁两停。过酉则为观,阴柔渐长,阳道将离,亦谓沐浴。八月荠受生,阴中存德故尔。阳中含阴,阴中含阳,故曰刑德相负,昼夜始分。修丹至此,息符不运,温养元炁,沐浴子珠,使念虑不生于灵台,砂汞长存于金鼎,犹赤子初生,必资沐浴。使此心净裸裸,赤洒洒,如秋空圆月、定盘明珠也。
 
或问:丹书有内丹可延年,外丹可飞升之语,外丹得非世药乎?
 
答云:内丹者,自己之元炁也。外丹者,天地之元炁也。然此之丹本无内外,自己元炁即天地之元炁,天地元炁即自己之元炁也。内外不可须臾离了,可离非道也。古仙恐世人止知内药,不明大道,强立内外之名,使世人知此而明彼也。后学往往以外丹为世药,金石草木之属,岂能合本命元神之妙哉。
 
或问:世有以采阴强阳,恣食五辛酒肉补益以求长生,可谓道乎?
 
答云:此邪师过修,诎惑世人,以至净之阳,就至秽之阴,以至清之神,混至浊之炁。此牛羊犬马,非人之类也。皆地狱种子,乌得谓道。至人益之以元精,还之以元神,盖天地自然之道,非法力造作之术耳。
 
或问:内外真丹如何契合?
 
答云:人肖天地为形,吾身齐天地而不少,吾心包天地而不多。天地之炁即吾炁,天地之精即吾精,天地之神即吾神,行住坐卧,见闻知觉,此道未始离乎左右。但世人昧此,不能自省,所以与道辽远。若能回光返照,了悟本原,则三才万象皆在吾胸襟之中,又乌有内外之辩哉。
 
或问:有知内炼,不明大道,何如?
 
答云:内炼不明大道者,但可延年而已。止是精魂不散底死人,数尽复生世间,有福者为人,福薄者为异类,盖为不明大道之咎耳。
 
或问:知大道而不修,知内药而不炼者,何如?
 
答云:知而不行,如人说食终不饱,说宝不济贫,虽知亦何益也。
 
或问:有虽勤而不得正道,虽学而不遇真诀,何如?
 
答云:世之盲修瞎炼,曲径傍蹊不可胜数。此等虽有勤苦之心,不明大法,各执己见,为恃己功,不肯亲附良朋,寻访真友,一生自担阁耳。
 
或问:有一种人长年说叅访,及至白首全无受用,谁之咎欤?
 
答云:近之学者,担个死尸浩浩江湖上走,只说甚处可度暑,甚处可度寒,那裹好抄化,那裹好饮食。至于内外之药,动静之机,何曾理会得一星子许。非道咎人,人自咎也。
 
或曰:阳动阴静,性至静也。释氏之学,毋乃为阴乎?
 
答云:性者,天地之先,至静至虚之道也。三才万物莫不因之以出生,乃真阳之祖,真命之原,真神之根,众妙之本也。世人往往不明其妙,谓性静为阴,命动为阳。盖动必以静为体,静必以动为用,此天地间不可逃之理也。又却不知天地中自有个不动之妙,为三才万物之主也。此静也,不逐阴阳起伏,不随寒暑往来,不与生死俱逝,不为古今变易,非在阴阳之内,非在动静之外,离不去乎清,合不混乎浊,释氏之学此也。今谓为阴,是不得真妙,而轻议其非也。学乎金丹,明不至此,二乘之士矣。
 
或问:传云许旌阳以如粒丹杂他药货之,赎者竟无遇者。许君吁叹,谓仙才难得。然则神仙果有度人之药,但世人不遇乎?
 
答云:自有元丹不炼,太上大道不明,欲望神仙度之以丹,犹梦得饮食,醒求醉饱,梦得珍宝,醒求富贵,无以异也。丹药不曰无之,古人以之挟老,虽可助阳,不能成功。盖金石草木之假,又乌能合吾身之真丹哉。许仙以之贤者,令其信缘而取,试有合仙之人则教之以道,岂粒药便得仙也。
 
或问:神仙须是夙缘,非一旦可得,吾辈分不至此,恐难学耳?
 
答云:人人分上本自圆成,个个胸中初无少欠,但办肯心,必不相误。若人直下离却杀盗淫欲,抛却贪嗔痴爱,厌疏世网,深发道心,求所明师,叅寻知识,忽然勘破真机,知性命之所在,则立地可仙可佛也。岂须三生四世,逐影随形者哉。谓分不至者,心不至也,自退自屈而已。若言夙生无缘,今世又无缘,后世亦无缘,则世世与道远矣。
 
或问:除却花苗枝叶,金丹至真至正,至要至直处,乞赐一言?
 
答云:金丹本无多事,多事人自为之。至真者,在自己神炁也。至正者,在太无铅汞也。至要者,在二弦交合也。至直者,在火候均调也。余皆譬喻言说,虽多亦何庸哉。
 
或问:七返九还之义云何?
 
答云:七者,火之成数。九者,金之成数。以七合九,是为一斤。返者,返本。还者,还源。合为二八,配为两弦。七九阳数也。金火至此,阴肾俱消,精神融会,如宝月初圆,银河浪静,孤舟到岸,旅客归家,得本忘末,谓之返还也。
 
或问:攒簇五行,调和四象,三花聚顶,五炁朝元,皆在吾之一身。紫阳又曰:非心胸,非口鼻,非脾胃,非丹田,非谷道,非膀胱,非泥丸。此理谓何?
 
答云:《悟真篇》不曰:炼精者炼元精,非淫佚所感之精;炼炁者炼元炁,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故此神炁与天地同其根,万物同其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圣人之意,如日月之炳也。然不有此身,谁知为道。不知其道,徒有此身。须是人符于道,道合于人,故曰神形俱妙,与道合真。紫阳恐世人不明是玄牝一窍,止以咽精服气,搬运揣摩,执着色身,保固屋宅,以为大道。所以方便言之,破后人之执。此也,身也,此道也,岂可须臾离乎哉。
 
或问:年中取月,月中取日,日中取时,时中取刻,片饷之间,丹道凝结。审如此,则周天火候皆虚作也。
 
答云:圣人之机,疾如掣电,一呼吸间,神功可验。然须如是片饷中间可以凝结,又不可片饷中间便得金丹,须用时时究竟,日日行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至归根复命,曰静曰常处可也。又不可止求片饷工夫,赚过一生,又不可泥文执象,徒自昧矣。
 
或问:河洛之书皆一数法也。然大道无形,炁数有象,金丹亦范于数乎?
 
答云:太极未形,则象数冥于大道,太极既肇,则象数依一而生。一者,三才万物之本,五行八卦之先也。盖大道无形,寄形于象,寄位于数,始自太极,降而为数,终于象数,反而为道。圣人以象数论金丹者,出乎不得已也。圣人必超出于象物之表,气数之外,岂区区模范于象数之内哉。
 
或曰:金丹之道必以数言,何也?
 
答云:在太极之先者,不论以数。在太极之下者,必以数言之。上士则忘象数得其一,中士必因象数守其一,下士必学象数求其一。苟不以数,无以开后学之来,所以立象为权教也。
 
或问:坎与离对,相克相合;震与兑对,相克不合,何也?
 
答云:干两中爻为离,坤一中爻为坎,坎与离合,干坤之体复全也。《易》曰:水火相射,故得为既济。惟干坤坎离四卦为中正之合,震巽艮兑皆为偏合。金丹以干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盖取中正之合以为道也。遇震兑射为间隔,在卦为归妹,艮巽在卦为之蛊,皆不正之象也。
 
或问:何谓金液还丹?
 
答云:坎一与六对为七,七者,火之成数,是为坎中之真火也。离二与七对为九,九者,金之成数,乃离中真金也。金受火炼,化而为液,降至于肾,名之曰铅。火受水制,化而为精,升之于心,名之曰汞。还丹之妙,在乎金火。交合之妙,在乎坎离。以心中金液下还于肾,谓之金液还丹也。
 
或问:有不知大药火候,惟积功作福,可长生上仙否?
 
答云:三界神仙,十方诸佛,未有不积功累行,作福修因,而能证果者。五轮之中,惟人能学道。若欲长生上仙,必甩明识大道火候因缘,苟不知其妙,虽作福积功,当来止享人天福报,福尽还受轮回,非不生不灭之道也。
 
或问:佛氏教戒可谓严明备细,丹书止说修炼,其于斋戒尚略,何哉?
 
答云:智慧生戒根,不斋戒何以为道。天尊有九戒、四十九戒,西山有修真十戒,又有二十四戒,非不严明备细,岂特佛氏有也。学道之士,不斋则杀心不断,不戒则欲意不断。一戒不修,则百非乱意。一欲不遣,则众邪烦心。六欲不除,三毒不灭,心蛇不死,意马长驰,可谓道乎。言止在识道,不在斋戒者,鬼魔之流也。何足齿哉。
 
或问:老君曰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丹法无乃近于执着乎?
 
答云:执死蛇头不知变动,着五欲胶不能解脱,贪嗔痴不知回头,杀盗淫不知醒悟,凡所有作贪福希功,此为执着,故不名道德也。金丹之道,默运水火,真合玄元,为而无用而[无]不用。始之于无,终之归有;终亦不有,始亦不无。如秋月之流空,若闲云之出岫,赤洒洒,活泼泼,此金丹之妙也。何执着之有哉。
 
或问:下手工夫,愿得闻乎?
 
答云:运一心而无杂,专一炁以致柔,如斗柄之周天,若两轮之转毂,古仙曰:炁是添年药,心为使炁神,若知行炁穴,便是得仙人。能调心炁,真合汞铅,又知炁穴出处,则知下手工夫也。此道千金不传非容易。
 
或问:采药结丹,烹炼、固济、温养、防危、守城、野战等事,能无隐乎?
 
答云:《悟真篇》、《金丹四百字》、《还源》、《复命》、《辩惑》等论,《阴符髓》 、《入药镜》,诸仙祖师吐前金玉,昭昭如日,各无覆藏,开发世人,不为不多矣。如觑得破,悟得彻,吾子所问诸经莫不备说,又奚待逐一开坐也。
 
或问:金木间隔,其义云何?
 
答云:金配于肺,为鼻,为魄,为香臭。木配于肝,为眼,为魂,为色象。眼役于色则魂飞,鼻役于香则魄散。木东金西,二者不能自相媒合,故曰间隔。夫欲合之,必藉戊己。金得土生,故能克木,木受金制,则归于土,非相制伏,故不能成丹。如眼、耳、鼻、舌、意,为自奔驰,皆名间隔,非特金木也。
 
或问金丹大意。
 
答云:即是中理五炁,混合百神,然后忘形养炁,忘炁养神,忘神养虚,大意毕矣。
 
或问:温养大意。
 
答云:即是调理中和,尽矣。
 
或问:火候大意。
 
答云:以心驭炁,以精合神,前后二弦,周行无怠,火候备矣。
 
或问:归真大意。
 
答云:神形俱妙,与道合真也。
 
或问:保任大意。
 
答云:保之如保王位,任之如任大臣,首末不倾,中边不堕,虽蹈汤火、临刀锯,此事不失,如此谓之保任也。
 
或问:行持大意。
 
答云:和而不流,如春回寒谷,运而不息,如月朗晴空。十二时中忘物,若与世遣耳。
 
或问:超脱大意。
 
答云:必竟去家存主,去伪存真。古仙云:功成须是出神京,内院繁华莫恋身是也。
 
或问:真元。
 
答云:真常、真静、真空、元精、元神、元炁,斯之六者,总在一心。凡人得之,立跻圣域。
 
或问:鼎器药物火候事,如何匹配?
 
答云:古人以天地为鼎器,坎离为药物,以震兑巽艮四卦环为火候,借外象以配内象,毫发不出吾一身也。
 
或问:近世学者纷然,各人秉执一说,千个无一合同,何也?
 
答云:无圣不说药圣,无师不言法灵,个个不得正受,所以多学无一成也。
 
或问:工夫到处,其境何如?
 
答云:始若婴儿之就母,次如美酒之将醺。又如热之沐于清风,寒之负于和日。口忘于言,眼忘于视,鼻忘于嗅,耳忘于声,意忘于念,身忘于生,惟觉一炁冲和,自然流运。此之觉知亦忘所觉悟,不知其所以。此工夫到处,境界若是。
 
或问:如此境界,谓之神形俱妙乎?
 
答云:我于是时,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或问:金丹之妙外有出于此乎?
 
答云:有出此者,流入傍门,不足为道。
 
或问:眼、耳、鼻、舌、身、意,非是土木,岂能十二时中令他常不动也?
 
答云:却不曾叫贤,每十二时中,顽如土木。只是眼见色,不逐色去;耳闻声,不逐声去;鼻嗅香,不逐香去;舌知味,不逐味去;身欲快乐闲逸,不逐他去;意欲思念妄想,不逐他去。六欲不能夺我心,万境不能惑我志。心不附物,物岂碍吾。苟能如此,十二时中住在五欲林中,亦无害也。只要作得主,岂待长年尽日兀然不动哉。
 
或问:古有留形在世者,但数载同居,自后便不知其所之,何也?
 
答云:形适足为世累。譬如龙凤之为物,若属世养,则必禁锢其形,牢笼其性,卒有屠尸碎骨之患。老君曰:以吾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必竟脱胎换骨,岂可旧住不移也。
 
或问:毗陵和尚有曰:不能千百岁,作甚世间人。然则此说特虚也?
 
答云:不因紫陌花如锦,争得黄莺下柳梢。不曰年千百岁,时人岂肯趋入此门,此古人善巧方便语也。若真得金丹之妙,则吾之命可过越拂石,齐等虚空。千百岁特一浮沤生于大海也,何足为之久哉。
 
或问:坎离必以戊己为主,愿闻其义。
 
答云:干两中爻为离,坤一中爻为坎,四象既立,戊己便居中宫。故坎纳于戊,离纳于己,盖坎离交互,不出戊己之位也。然坎水离火本自相战,因有戊己居中生制媒合,所以水火不相射,因得交感焉。紫阳曰:坎离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是以坎离必以戊己为主也。
 
或问:金木间隔,庚甲亦间隔乎?
 
答云:金西木东,名曰间隔,因得坎离中运,木隐形于离,金隐形于坎,所以合为一家也。庚者,月出之地,三日月出庚也。甲者,月圆之地,三五圆于甲也。故庚产于坤,纳甲于震,盖震继坤体为长男,乃大药所产之处,火候所起之首也。故曰:药产西南是本乡。庚甲乃月产月圆之地,非间隔之云。
 
或问:有般人不明自己,但极苦行,自焚自坠,自饿自残,速于灭身,求成道果。此等何也?
 
答云:身为道树,树立则果生,树若早凋,果亦随灭。愚人不明本意,只管与身做冤家,自心不了,焚身断臂,坠岩投水,休粮自饿,自取苦痛,与道转见辽远。佛经云:一切诸外道,种种勤苦行,投崖赴水火,五热炙其身。无量增邪见,正为此等说也。
 
或问:古人亦有焚身断臂,割肉捐躯者,何也?
 
答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彼古人皆闻道明了,所以视死如脱垢衣、去敝屣也。
 
或问:外国僧道皆杀牛马以祭,食血肉为斋。岂彼方开之,此方禁之邪?
 
答云:众生之肉,即吾身之肉一也。出家人能异俗者,以能斋戒,故可式范人天,护持群蠢,所以超出人天之表。彼饮血茹毛,别是一种外道,断大慈种,长业道果,岂足言哉。
 
或问:今有一等,谓鱼肉暖可以补益,菜蔬冷久食之寡。学长生者直荤食耶?
 
答云:喜鱼肉者,必曰菜蔬冷。喜菜蔬者,必曰鱼肉腥。然食鱼肉之人是众生食,众生互相吞食,无有了期。学道人以杀为第一戒,可不慎欤。
 
或问:人身知觉从何而生?
 
答云:此形未生,本无知觉。因形合气,因气生神,因神生识,既具则喜怒哀乐之情,饥寒疾痛之苦,莫不遍知遍觉也。血气之属,皆是如此。
 
或问:神可长生,形可不死乎?
 
答云:形者,生神之本。养形既至不死,养神岂能有穷。神形俱妙,此上仙之道也。然留形在世者,虽有五百千龄之验,终亦不免夺胎换鼎。形似有期,神将无极也。岂可同日语哉。
 
或问:神一也,有曰阳神阴神,愿闻其义?
 
答云:阳神者,非思虑妄念之神。此神清净圆明,周遍法界,靡所不通,故虽出之,不离根本智。如《华严经》谓:不离菩提树下升须弥顶,此不动智而周遍也。阴神[者],存思想化之神。此神随用殊致,触处滞碍,故出之必离根本智,多与鬼神为邻。阳神,天之道也;阴神,鬼之道也。阳为灵觉虚玄,阴为梦想颠倒。学士可不辩之。
 
或问:何谓根本智?
 
答云:根本智者,空劫以前先有此智,三才万物莫不抱于此也。此智非离非合,非色非声,非有非无,非出非入,一切众生靡不均具。吾身生不加多,吾身殁不加少。不离本座,应现十方,不动身心,包融一切。混万物而不浊,处万机而不烦。其惟根本智乎。
 
或问:丹书百千,惟言长生,罕及死事,生生屡该,生死何哉?
 
答云:长生不死,乃太上真常之道,非古人之所虚该。然世间昧理,不明超脱之旨,往往求奇华怪,宝固屋宅。学者万倍,成无一人。余言生死,正欲世人明生死,以止生死,非强言耳。
 
或问:师百年后还如生时否?
 
答云:身为苦本,吾弃此身如弃疮疣,所谓度一切苦厄。然吾本来未始生灭,虽无形,何有冀也。
 
或问:既不异生死,还预世间事否?
 
答云:虽不预世间事,而愿度世间心,未尝不在也。
 
或问:形不可固,死不可免,则金丹火候奚用哉?
 
答云:天地间有形色者俱不兔死。金丹吾性神也。火候吾阴阳也。修乎金丹,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奚贵梦幻之形也哉。

    标签:丹道(263)

    登录评论 (已有 条评论) 点击登录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