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术的百日筑基入手功夫在于静。且应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饮食要调合得中,饥则加餐,食可则止。此节即饮食之道,后世修真,不可不知也。注:此乃上阳子研修体证。
道家炼精化气,要洁净脏腑,真气清纯,远声色,薄滋味,才返先天。荤腥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气浊,经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精气,皆后天浑垢,不堪采用。其二多食则生痰动火,蒙蔽清窍,使人好生贪欲之心,争斗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远之。
丹经有云:气满任督自开。精气神充足,自然会冲开全身气脉而得道。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耳泄精,口泄气,眼泄神,心虑伤血。所以道门有训:不根植于虚静,即是邪术。吕洞宾亦诗云:道人先要学痴聋。故广成子教导黄帝成道之法为:“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慎内闭外,多知为败。”王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亦同训:“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须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 思念,即不名静坐。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 是身内圣贤。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马丹阳真人曾棒喝未成道而思饭食的丘处机真人:“汝岂不闻过去心不可存,现在心不可有,未来心不可起。汝今三心未了,一念不纯,焉能悟道?”
正如黄元吉真人直白点破:“泄精一事,不必夫妻交媾,即此一念之动,真精已不守舍,如走丹一般。”
人体的一切机能,都是在静极状态下恢复的,万物也从静中生长,这就是老子所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但是,要知道静须在动之后,否则这个静就不是静,而是枯、滞、死,也就是老子所言:动者,静之基。所以,切不可只打坐而不运动。筑基须动静双修。动以强体,静以安禅。只知静坐修禅,不知习武强身,坐禅既久,体羸病生,病体何能载道,体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静坐孤修气转枯”。
民国虚云法师曾出定后大病一场,几乎丧命。南怀瑾先生谈过一位朋友入定后进入中阴险些投胎为猪。这是背了造化炉静坐枯修的弊端。要知道,动则生阳,不动则气血凝滞,身体阳气不足,进入迷定。迷定久住,容易坐化,大家以为证道,实乃阴气太重,神识已迷,不能归体而亡。有的在定中能出阴神,因阳气不足,不能化阴,故而能感阴邪外魔,堕入魔道,有的人在中阴,即刻感缘投胎。人在迷定之中不能出定,打坐气血凝固而亡,偶有出定者,也要大病一场。
习武乃生阳健体之道,体不健,阳不生,则难入定,偶尔入定,也在迷定,人在迷定,阴气更浓,离道远矣。如此,阳气盛而阴气化,阴气得化则禅悦生,元气长,丹田火炽,万孔生春,周身阳和,如沐春风,遍体美快,无以言喻。
故王重阳祖师的训导如下:“凡有动作,不可过努,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吕洞宾祖师也同训言:“昼动机也,万物皆动,而我亦动之,夜静机也,万物皆静,而我亦静之。一动一静,与物消长,此天地自然之气机,生生不息之道也。世人每多俾昼作夜,以夜继日,是违天地自然之气机,大悖乎生人之理,自绝乎化育之能矣。故昼而兴,夜而宁,固而精,养而神,与物无竞,寡欲清心,能知静摄,可冀长生。”
筑基还有一个要点尤其要关注,这就是所谓千古丹经传丹道不传的火候。
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下丹田,结果得了病,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上丹田,后来得了高血压甚至脑溢血突发死亡,更有人运河车周天走火入魔,这是火候不对所致。火候就是意念,真火才能用于练功,凡火只会焚烧精血。
什么是真火呢?黄元吉真人直白道出:“迫切之心即属凡火,不惟无益,且有焚身之患。所谓不疾不徐,勿忘勿助,斯为天然真火。诸子勿求速效。须知急成者非大器,躁进者无大功。故曰:凝其神,柔其意。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要必本于谦和退让,稍有自矜自强之心,小则倾丹,大则殒命。故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学者须知,未得丹时,以虚静之心恃之;既得丹后,以柔和之意养之——慎勿多思多虑,自大自强。此为要诀中之要诀,学者知之!否则满腔杂妄,道将何存?如此而炼,是瞎炼也。一片刚强,虽得犹丧;如此而修,是盲修也。”
搬运河车走火入魔,就在于心意急切,邪火烧精。《唱道真言》中亦同训火候:“就是火候,也要平平常常,有心无心,勿忘勿助,听其自己运用,水到渠成,薪多肉烂。分寸铢两之说,大足误人。此矜夸自玄之辈,作此议论,迷乱学者,以为炼丹乃至难之事,舍我莫知!呜呼,吾尝阅丹经图籍,都说火候必有秘传,心心相授,孰知至庸且易,平淡无奇者乎?吾以子好道,故以一言点破,传之世间,命不知学者省却多少心思!”。总结而言,筑基之真火,关键在守窍练功之意念“不疾不徐,勿忘勿助,似守非守,有意无意”。
不只是做功夫的心力要淡,做任何事,心力都要淡,要自然,守柔,否则就是“心牵于事,火动其中,必摇其精”,故老君想尔戒中的上品戒行为:“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而马丹阳真人也有训言:“身中之气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何由得气不散?身无为。何由得神不昧?心无事。
道者行往坐卧,不可须臾不在道。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宁神于太虚,坐则调息于绵绵,卧则沉神于幽谷。久久无有间断,终日如愚。”,其中“心无事”三字,是保持真火的关键。真火务必固守谦卑之道,道以柔弱谦下为本,谦德为修士第一功德。水性善下,道在低处,人若不谦,则必有气浮堵于胸口,故欲从口出,此即禅宗祖师骂人之“空腹高心”,必然火邪,不可用于练功。反之气沉丹田,自然谦虚寡言,即老子所言“虚心实腹”,此时真火绵绵生神,正是练功的好时机。
一个人能于日常保持真火,即使不用于练功,也有练功一半的效用。
之所以说只有一半,正如黄元吉真人所言:“凝其神,柔其意。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这里,除了“神不凝,则丹不聚”,还有一个关键,意守下丹田或穴窍,即丹经所言“进火”,而“进火”与“采药”不可分割,否则就只能“壮旺下元,冲举肾气而已”。
采药并无难处,眼睛微微上视,意到气到,真气就已经搬运上去了。注意心意要淡,仍然只是微微上视,否则意重则火邪:“阳生药产,总以端庄正坐盘膝为主,呼之至上,上则无形,吸之至下,下则无象,以眼微微向上而观,即采取也。此个采取,不是运行河车,只在一念回光,收归鼎炉就是。若太为用力,恐动后天凡火,丹又伤矣 ”。
这里要注意采药的时机,黄元吉真人明白指出:“可笑世之凡夫,以全未煅炼之神气,突然打坐,忽见外阳勃举,便以为阳生药产。岂知此是后天之知觉为之、凡火激之而动者,何可入药?生须知真阳之动,不止一个精生,气与神皆有焉。必先澄神汰虑,寡欲清心,将口鼻之呼吸一齐屏息,然后真息见焉,胎息生焉,元神出焉,元气融焉。由此再加进火退符、沐浴温养之工法,自有先天一点真阳发生,灵光现象,以之为药,可以驱除一身之邪私,以之为丹,可以成就如来之法相。
未到凡息停而胎息见之时,则空安炉鼎,枉用火符,终不能成丹。即说有丹,亦幻丹耳,不但无以通灵,以之却病延年亦有不能者。
总之,玄牝相交,玄黄相会,无非扫尽阴气,独露阳光,犹如青天白日,方是坎离交,真阳现。凡息停而胎息动,真津满口,即验元精之产也。”可见,采药的时机,是在出现胎息的时候,而出现胎息的征兆是口内出现满口清甜口水,关于这个甜津,前文已有说明,此处不再累述。
本段进火与采药的内容仅供参考,因为这方面已经有些在理论之外,落于方法之上,故各门各派可能有所不同,仍以参详实证为主。总而言之,修士先养就胸中一段谦和真火,再行功夫修炼,则事半功倍。
标签:筑基(11)
气功学网心语:行善积德以修心,心静心稳再修真,积精累气入玄门,始知我命不由天,气功学,学气功!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