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形如桩栽地上,故而得名。每一种拳术,都有自己的基本桩功。
在基本桩功之外,又衍生出许多其他各种不同的站桩式子。
对桩功的不同理解,各门各派有不同的解说。而我们主要谈的,是太极拳的桩法(以浑圆桩为例)。
首先,我们提出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站桩是为了什么?
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放松。
那么什么样的手段最容易达到目的?
什么样的站桩姿势使人站得轻松,站的时间长呢?
显然,那种摆出很大架势的站姿,尤其是膝盖弯曲度大的低姿,显然站的时间不容易持久且容易疲劳的。道理明摆着,越接近自然站立,其越容易站立持久,越容易放松。
唯有松静了,五劳七伤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气血运行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了,才能保证肌体不受到伤害。
松、静、自然,也就成为传统健身锻炼的总原则了。
虽然这个大原则,为了特定的目的,为了发挥人体特定的功能,有些锻炼方法会局部、暂时地有所变通,但是最终的总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一、动作要领
1、起式
身体正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不允许有内外八字,全脚踏地,肩井与涌泉一线,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
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可闭眼进入凝神)。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从思想上做好练功的准备,二是体会气血的运行,从而进入持桩状态。
2、站桩
搭鹊桥:舌抵上齿根,任督二脉中断于口腔,故搭鹊桥是接通任督二脉。
涵胸拔背:意想膻中穴拉出,拉出一尺二寸,即三拳距离。意想夹脊穴贴内衣。“西山悬磬”是指肺经,要空胸。
沉肩坠肘:两手合抱于胸前:两掌指尖相距10公分,掌心劳宫穴遥对两乳头下一寸之乳根穴,用两臂内侧(阴维脉)将以拉出之膻中穴为中心的圆柱体紧紧抱严(用意不用力)。意想自己的身前还有一个自己,轻轻地抱住这个自身。
松腰敛臀:腹部要放松,但不能把肚子腆出来,要把腹部收住,腰部后松。办法是把会阴往小腹回缩,胯骨前边尖部的骨头向后缩,缩向腰部;
把腰向后突出去,同时两个胯骨尖把两肋往上推,往后收,使两肋撑开,胸部放开,这时气就从下边提起来了,往上升向中丹田。
川字步:两足与肩同宽,则两肩井穴与两涌泉穴相合,两足平行,则腰呈圆柱形,两肾俞相合。(八字步则腰瘪)
呼吸:吸气,命门吸肚脐,小腹呈凹形,意想丹田处有个球,在向后向上转,重心自动移至足跟,气顺大腿内侧阴跷脉上到小腹;呼气命门催肚脐。小腹呈凸形,丹田球向前向下转,重心自动移至脚掌,气顺大腿外侧阳跷脉向下行。
摒除杂念:初练时,杂念频生,须即时克服,这是长时期的锻炼过程,杂念由多、到少、到无、达到虚无。
3、收式
双手往边收好,双腿站直,可左脚向右收,可右脚向左收,收的时候比如左向右收,左脚就脚尖往右边摆90度,然后向右摆180度,这样把脚合到右脚为止,可能会听到骨骼的声音,那是放松骨骼的一种方法。
二、常见错误
1、直膝挺立
练站桩应稍微屈膝蹲身,即使是高定位站桩亦应如此。如直膝挺立,容易疲劳,不易耐久,时间一长能引起小腿部静脉曲张。
2、稍蹲即起
初学者怕两腿酸痛,往往一蹲即起。这样则功效不显,且有桲于站桩要领。须知站桩,一名裆功,又名马步。凡裆部不做程度不同的撑圆,就谈不上练裆功;凡两膝不屈,两腿不蹲,丝毫无骑马之势,就失去了马步之意义。如因病弱,可降低要求,把架势放高。
3、超长站桩
练站桩,时间不宜过长,那种认为“站桩越长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其结果会使人勉强硬撑而致偏差。一般初学时,应从2、3分钟开始;
逐渐递增,第一个月内增至5分钟,第2个月内增至10分钟,第3个月内增至15分钟,以后就可按个人情况而灵活掌握,但一般能练到20分钟左右就足够了。
4、面壁而站
有人练站桩由于听信某些传说而喜欢面壁,其实面壁练功,弊多利少。因为目前练功环境不可能绝对安静,而墙壁能反射声波。面壁的人距壁较近,闭目入静,如外界干扰通过声波反射,往往易使练功者受惊而出偏差。
5、误吸废气
目前各大中城市的废气公害较为严重,练功者吸气深,受害远比不练气功者为大。因此,选择练站桩的地点要避开废气。
6、身僵气促
身体僵硬,大多是因站桩时肌、筋、骨节没有放松。这样站桩十分费力,稍站就腿酸膝痛,困乏难忍容易造成心烦气促。所以练站桩必须注意松静自然,做到体松、气顺、心静、步稳。
总之,练站桩要坚持不辍,不要追求近效。只要做好以上几点,便可功到自然成。
标签:站桩(11)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