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一个专业的气功网站!

内丹功中的调息和意守的要领

叁紫道人

一、内丹修炼中的“调息”
 
行功修炼有三调:“调身”、“调心”、“调息”。“调息”偏差,是指在实践中,修者由于把握不好呼吸的轻重缓急、匀深细长,而形成的偏差。
 
“调息”就是运用意识和特定的动作,通过调整呼吸使意气相合,以后天之气召换先天之气。呼吸调整得当,神清气爽,心平气和;因此,“调息”也是“调心”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调息”功效巨大,兹举如下:
 
1、能提高对呼吸运动的调控能力,在有意识的控制基础上,促进调身、调心。
 
2、是实现练功入静的重要手段。人之呼吸与生俱来,故呼吸吐纳乃人体生命之本能,行功时,有意调整呼吸,使之匀深细长,非常有利于入静。
 
3、呼吸调整,真气充沛、顺畅;通过呼吸调整,将体内之真气聚集、储存于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如丹田),或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或祛邪排浊,利益身心,使功者更易进入修炼的高度入静状态。
 
“调息”之火候较意守容易掌握,常见的“调息”偏差反应和原因有以下几种:
 
1、反应:呼吸不畅,胸腹起伏时有压迫感;原因:衣着过紧,腰带未松。
 
2、反应:呼吸不当,胸闷气短;原因:姿势不当,过于含胸或挺胸。
 
3、反应:膈肌、腹肌紧张,阻碍气机下降,造成憋气、胸闷、腹胀、心慌、心跳,呼吸急促,长短不匀;原因:盲目追求呼吸的匀深细长,呼吸用力过猛,吸气过于深长,闭气不当。
 
4、反应:腹胀、嗝气,情绪烦躁,精神紧张;原因:意守呼吸,呼吸太重,太集中。
 
实践中,常见一些修炼者参书盲修,看到书上讲“调息的标准就是要呼吸匀、深、细、长”,于是一味专注呼吸,不知轻重缓急,功后造成呼吸不顺,心律不齐,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等流弊。
 
关于“调息”,笔者以为,正确的做法是,调整好姿势(调身),再调整好心态(调心),形正心和,呼吸就自然顺畅,自然会渐进到匀、深、细、长的理想境界;简单而言,“调身”、“调心”做好了,不管呼吸,让身体自然地呼吸,就是最好地、最安全地“调息”
 
二、内丹修炼中的“意守”
 
“意守丹田”对修真的意义与重要性,勿需多言,然而,实修中,真正将“意守丹田”做到位的修炼者往往并不多。
 
首先,“意守丹田”并不是“死守丹田”。
 
很多人望文生义,看到“意守丹田”一词,以为就是将注意力一个劲地集中到下丹田,再加上这些人往往心性不好,过于执着,杂念多,于是在修炼的过程中,拼命地死守着丹田,时间一长,就出现头昏脑胀、胸闷气短、气机错乱、食欲不振、精神萎缩等流弊。
 
不可有意守,也不可无意求。有意守,会造成意念过重,气机紊乱,内气浑浊;无意求,实属顽空、妄空,最后会空无一物、空无所得。
 
因此,“守丹田”,既要摒弃顽空、妄空,更不能让意念过重。具体说来,就是在修炼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一定要放松,心态一定要平和,一定要静下心来,让身心俱松、身心俱空,要用真意微微去守、微微去照,像春蚕吐丝那样,似绵绵非绵绵,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这样才能气机顺畅,身心愉悦,功力渐长。 

    标签:调息(7)

    登录评论 (已有 条评论) 点击登录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